第373节(5 / 6)

大明海寇 寒风拂剑 11137 字 1个月前

在欠饷的问题。

以前于孝天管的兵马数量少的时候,熊文灿倒是可以对他进行倾斜,尽量先保证给他的手下拨发粮饷,但是现如今于孝天已经身为福建总兵官,掌管了大批福建的军队,熊文灿还想给他倾斜,确保他麾下兵将都能及时拿到粮饷,就不怎么现实了。

所以这两年来,福建方面倒是欠了于孝天不少粮饷,为此于孝天没少找熊文灿哭穷,搞得熊文灿现在见到于孝天,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毕竟于孝天给他帮了这么多忙,有令必行,从来不对他的指示敷衍,让出兵马上就出兵,让赈灾马上就赈灾,一点都不推脱怠慢。

可是他居然没办法给于孝天解决足额的军饷,等于是让马跑,还不让马吃草,这事儿如果换做其他军将的话,早就不干了,就算是不公开闹饷,起码也会怠慢拖延,但是于孝天却并未这么做。

但凡沿海遇上海盗袭击,于孝天掌控的水师从来都是闻警必出,包括陆上有匪情,只要熊文灿让于孝天出兵,于孝天也同样毫不拖延,立即派兵进剿。

他这样的做法,就连那些始终对于孝天保持着警惕或者敌意的一些福建官员,都觉得无话可说,虽然他们内心并瞧不起于孝天,甚至始终保持着对于孝天的敌视态度,可是也不得不承认,当于孝天受抚之后,整个福建似乎变得安定多了。

特别是于孝天控兵能力极强,但凡是他所掌控的官军,很快便会被他整治的服服帖帖,军纪森严,基本上在各地做事,极少出现祸害地方的情况,这和以前的官军行事,有着天壤之别,就连许多地方的老百姓,对于孝天麾下的官军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第四十一章 控兵之道

于孝天御下极严,要求麾下官兵,每到一地,不得擅自扰民,除了要求有钱大户拿钱出来助饷劳军之外,对于普通百姓,基本上可以说是秋毫无犯,相反到了一个地方之后,往往还会拿出一些钱粮,对当地遭受灾荒或者匪患而受害的百姓给予一定的赈济,对当地一些为祸民间的地痞流氓进行严厉打击。

如此几年下来之后,以前老百姓只要听闻官军到来,十里八村的老百姓立即就会轰然而散,逃入山中躲藏起来,可是现如今只要听说是于孝天麾下的官军到来,老百姓已经不跑了,非但不跑了,而且还往往会扶老携幼的跑到路边欢迎他们,甚至于还不惜取出他们极为有限储存的吃的东西,哪怕是拿出一个鸡蛋,也要表示表示他们的心意。

这让福建不少地方的官吏,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为之侧目,想不通于孝天身为被招安的贼首,怎么能如此善于掌兵控军,将麾下兵马调教的如此听话,居然能把他麾下所控的官兵,整治的如此听话。

其实这也难怪,以前一些官军说白了就是一些军将的农奴,这些当兵的闲时务农,要给军将种地交粮,常年拿不到一点军饷养家糊口,难免会对军将们心怀怨气,往往一旦到了用兵的时候,军将要用这些当兵的为他出力或者卖命,可是又担心当兵的心怀不满不给他们卖力,于是便宽纵这些手下官兵,去抢,去偷,去勒逼百姓,变相的让当兵的捞一点甜头。

而且对于这些偷来抢来勒逼来的钱财,他们自己可以拿大头中饱私囊,也可以多少提振一下士气,让这些当兵的不至于上阵对敌的时候,因为心中怨气,哄堂大散甚至临阵倒戈,如此一来大明官军如果军纪好的话,那就真见鬼了。

但是于孝天控兵,却没有他们的弊病,但凡归在于孝天手下的官军,于孝天往往第一时间便先将那些老军将们全部架空,然后对官兵进行筛选,留下老实以及身体强健的士兵,将那些兵油子以及老弱残兵裁撤,招募新丁补充兵员。

对于这些兵将,于孝天令他们全部脱产,专司练兵,从农奴一般的身份转职为职业军人,虽然官府时不时的欠饷,可是于孝天却从来不拖欠这些当兵的粮饷,每个月定时足额发放给他们,使之可以有钱养家,不至于因为没钱养活家人,迫不得已之下当兵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的搞点副业。

而且于孝天自掏腰包,但凡战时手下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