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几千建奴!大明自建奴起兵造反之后,已经多少年没听说过打过这样的胜仗了,用建奴的人头筑成京观,这不知道是多少人一辈子的梦想,可是大明几十年来,却从未有人做到这一点,万没有想到,却被于孝天在天津卫做到了。
消息一出,顿时朝野一片沸腾之声,就在这个时候,于孝天却冷不丁又派人给朝廷送了一份奏疏,奏疏中声称,他在天津卫已经获得大捷,歼灭建奴数千人之多,眼下他手头粮饷已经接近见底,希望朝廷立即拨发粮饷,以资他继续在天津卫阻击剩下的建奴大军主力。
而且于孝天在奏疏之中陈请朝廷,建奴军势大,眼下建奴大军主力即将兵抵天津卫,以他一己之力,恐怕孤木难支,所以陈请朝廷,速派其它官军趁建奴大军主力和于家军交战之际,配合于家军侧击建奴大军,一举将建奴大军覆灭于天津卫一带。
崇祯收到这份奏疏之后,心里面这个恶心呀!他现在算是把这个于孝天给看的差不多透彻了,这家伙哪儿是在打建奴呀!整个就是来给他添堵,来北方收买人心来了。
于孝天说他粮饷不济,这事儿也只能骗骗普通百姓罢了,崇祯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相信的,调拨粮饷给他,那就是资敌,他只要没疯,就绝对不会上这个当的。
另外至于于孝天提出的请援之事,崇祯更没有兴趣搭理,现如今不管是建奴,还是于孝天,都是他的大心病,这两伙人撞在一起,真乃是千古难逢的好机会,不管是谁弄死了谁,对大明来说都是件大好事,都可除去他一个心头之患,他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派兵去趟这趟浑水?
所以崇祯直接就无视了于孝天的这份奏疏,当即留中不发,丢在了案头,反倒是悄悄又召集了一些重臣,密议该如何应对眼下的局势,并且将于孝天的请援之事给这些大臣说了一下。
特别鸣谢大漠笑春风、风是我的魂、谋杀寂寞三位兄弟的打赏!高呼月票,月票在哪儿呢?
第二十七章 奔赴决战之地
这些朝中重臣当然也和崇祯是一个想法,认为这正是除去建奴或者于孝天的一个最佳时机,不管是建奴击败了于孝天,还是于孝天击败了建奴,对于大明来说,都剪除了一个心腹之患,所以完全不用去管他。
反倒是有些大臣提议,趁此机会,就算是这个节骨眼上,不能起兵征讨于孝天,也完全可以在建奴大军和于家军决战之后,立即起兵对其进行讨伐。
如果建奴这次击败了于家军的话正好,但是一旦于家军打赢了建奴,那么此獠定会成为大明的最大祸患,务必要尽快将其剪除才是。
所以一旦要是于家军此次和建奴会战获胜的话,朝廷决不能再作壁上观,务必要第一时间调集重兵,趁着于家军刚刚和建奴激战过后,处于虚弱状态的时候,一举将于家军讨灭。
崇祯对此深以为然,自然是从善如流,下旨令大臣下去悄然安排,如果这次于家军获胜的话,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务求要尽速将于家军覆灭在天津卫。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于孝天像是吃错药了一般,天天都派人朝京师告急,催促朝廷速速拨发粮饷给他,另外公开要求朝廷调集官军,配合他剿灭这些建奴大军。
甚至于一天两次朝京师告急,好像他们于家军当真已经弹尽粮绝了一般,而且这种事情,似乎他有心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一般,往往他派往京师的信使一到京师,京师里面坊间便会得到消息,立即吵吵的人尽皆知。
老百姓一听可不知道内情,心道这就是朝廷不对了呀!人家于家军万里迢迢的来这边为大明诛除建奴,现如今粮饷断绝,朝廷就该给人家拨发粮饷,为啥却视而不见,让人家天天来催呢?
这建奴入关半年来,也就人家于家军打了一场大胜仗,朝廷就算是现在困难,也不能亏待这些将士呀!
所以坊间百姓议论纷纷,都认为朝廷这么做简直太凉人家于家军兵将们的心了。
这时候又有消息传入京师,说奴酋多尔衮率领大军抵达天津卫,在天津卫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