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节(4 / 6)

大明海寇 寒风拂剑 11136 字 1个月前

国家承担一些分内之事,这些人便如同被挖了祖坟一般跳将出来,要兴兵作乱,而全然不顾大明中原刚刚平靖下来,要继续把大明百姓拖入水深火热之中。

崇祯则以大明乃是朱家天下,朱家子嗣享受这些优待有何不妥来反驳于孝天,两个人又是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事后崇祯冷静下来想了一下,感觉于孝天所说的话似乎确实有道理,身为朱家子孙,这些皇亲国戚享受的确实已经够多了,但是对于大明来说,他们却从来没有任何付出可言。

在他们看来,他们只需要享受既得利益就可以了,至于当初他崇祯当权时候的那些为难之处,却从不关心,更无人肯出一文钱来为他提供一丝帮助,现在于孝天只是要收他们一些田赋,这些人就不干了,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特别是这个福王,说起来福王算是他的亲叔叔,福王的富裕是天下人无所不知的,他拥有良田数万顷之多,家财万贯都是少说了,他一个人几乎就占去了数万顷良田的田赋,所有所得都让他自己享受了,可是大明危难之际,福王却一文钱也不肯出,洛阳兵乱和受灾的时候,福王更是不管不问,只是一些田庄被流民军袭掠之后,便上疏哭诉,要朝廷给他补偿,他何曾为大明考虑过半分。

所以于孝天虽然这么做,是有点过分,但是这些皇亲国戚们这么多年来的所作所为,也确实令人齿冷。

于是他干脆一甩手,不再过问这些事,反正他再生气也是白搭,现如今于孝天掌控大权,可以说是羽翼已丰,任谁想要现在把他拉下马,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这朱家天下,经过于孝天掌权这不到两年时间,已经彻底被于孝天从里到外的折腾了一边,只剩下了外面一层朱家的皮,名义上还是大明,其实基本上各地官府,都已经被他掌控的差不多了。

崇祯这一年多来,也不是没有想过复辟的办法,不是没有打过诛除于贼的主意,什么玉带诏之类的办法,他也用了,趁着于孝天准予宫中少数人出宫走动,或者是太医入宫为宫中之人诊病的机会,他也曾经试图让人带他的旨意出去,联络天下忠于大明的臣子,替他诛除逆贼于孝天。

可是这一两年来,他的所有努力,似乎都如同泥牛入海一般,从未反馈回来过任何消息,各地虽然有人打着要勤王的旗号起兵,和于孝天对抗,但是在于孝天强大的军力面前,这些星星点点的谋叛行动,全部都被于孝天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扑灭,每一次这样的抗争,最终不过只是导致一些忠于大明忠于他们朱家的人被屠杀一大片,但是却始终没有任何人把事情真正的闹大,闹到于孝天无法收拾的地步。

所以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崇祯的心也越来越凉,现如今他已经基本上彻底绝望了,心中自知他想要重新夺回大明的王权,已经是彻底不可能了。

所以他现在很多时候,都心灰意冷,也懒得去关注太多的事情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于孝天仅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便把大明在他手里时候的这幅烂的已经没法再烂的烂摊子,逐步的收拾起来,并且回归到原来正常的轨道上。

虽然于孝天使出的很多招数,他颇为不齿,认为肯定推行不下去,很可能会招致天下重新大乱,但是事后他发现,于孝天居然能果真把他的一些想法,给强力推行下去,并且最终还收获了非常不错的结果。

眼瞅着原来让他头疼不已的流民军,在于孝天掌权之后短短一年之中,便被于孝天一股接着一股的给扑灭,先是张献忠、罗汝才被灭,现在又把李自成给灭了,中原局势渐渐的开始恢复了平静,连崇祯自己有时候都感到很是惊讶,不知道于孝天为什么能做的这么漂亮,怎么他在位的时候,就没法做到呢?

虽然崇祯想不明白,也不甘心,但是事到如今,他也知道想要把于孝天剪除掉,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了。

所以崇祯也渐渐的心凉了下来,也就不再多想那么多,整日间不是在书房看书,就是在宫中陪伴妻儿,日子过的倒是也比较平静。

一些原来宫中的太监和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