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2 / 3)

[明朝]科学发展观 青律 6103 字 1个月前

,连一半都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老朱同志制定的商业税政策,在一百多年以后都没有改变过。

所以虞璁的内心是崩溃的。

当年朱元璋打下江山以后,整个国家才刚刚开始复苏。

元朝已经把这个国家糟蹋的差不多了,现在无论农业还是商业,都得想着法子扶持。

所以数学并不好的朱元璋认为,商品的定价不能太高,否则不利于百姓。

而想要商品价格不要过高,就得降税。

老朱爷爷一拍脑袋,说要不就不收了吧。

这听起来很荒谬,也实际上就这么发展了一百多年……

定商税是‘三十税一’,那可就等于只收不到4%的商业税。

而文房四宝、农具舟车这类的实用物品,直接免税!

老朱同志数学不好,他儿子朱棣也数学不好。

到了永乐年间,明朝政府直接增加了免税的范围。

也就是说,大部分东西都划入免税的范围里,可以说很恐怖了……

之后有多少个皇帝荒于声色不理朝政,也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直到明朝灭亡,这个问题都没有被重视过。

虞璁当时在知道这个情况之后,直接把税费转化为摊位费,来进行对两大京城商贸中心的管控和调节。

这个问题如果不重视的话,当真会造成商人势力的疯狂崛起。

所以在嘉靖八年的时候,杨一清和王守仁奉虞璁之命,将商业税上调至‘十税二’,算是调整到正常的范围内。

但是,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虞璁现在把河套打下来,有资金能修建养马场和军事基地,才有胆子继续管控经济方面的问题。

毕竟国家安危放在第一,钱不钱的都可以慢慢赚。

根本问题,就是官宦对商业的插手。

《大明律》当然早就规定过,四品以上的官员禁止做买卖。

可是四品也定的太高了——放到现代,那可是正厅级往上啊。

想想,如果是现代的县官、市长开企业,靠权力能拿走多少好处,竞争力有多恐怖?

更可怕的是,万历皇帝也没这方面的概念,直接开放‘商籍’的设定。只要是商人都可以异地附籍参与科举,再通过科举做官。

虽然现在万历小皇帝还没被生出来,他爷爷嘉靖帝也被换了魂魄,情况依旧很棘手。

权力经济被放任发展,导致手工业和商业的巨头……都和官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东林党还没有诞生,但是此刻主要的商业大头,都已经被官宦们悉数侵占盘踞,想要动他们就等于要动一整个省的势力。

虞璁千辛万苦发展好了军事,夺回了河套,把蒙古的新锐明星俺答一箭怼死了,现在终于敢松口气,在外患排除的情况下来收拾窝里的那些狗东西了。

他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手中的军权。

由于军队制度被优化,而且军工和军备都在飞速发展,虞璁硬是靠着自己的政治手段和武官集团的抬举,把京城的文官势力收拾干净。

起码现在的北京城,是彻彻底底的归他做主。

可是……整个中国呢?

他想要大力发展交通和经济,前提就是把商业这个重要的东西,还给人民。

但与此同时,他不能靠杀戮来解决问题。

朝中的大官自然是可以轻松换掉的,多的是精英人才通过寻仙考北平。

可是全国上下的公务员,要是全杀了,政府系统会陷入瘫痪之中。

自己既然抢不了……那就只能让他们乖乖吐出来了。

个人所得税要收,商业税也要收,最好还发行发票制度。

虞璁拿着笔想了半天,突然开口道:“王余姚,你说这藩王,此刻可不可以一用?”

王守仁怔了下,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之前削藩之举虽然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