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2 / 3)

[明朝]科学发展观 青律 6670 字 1个月前

恐怕是刚才在人群里拥挤了一会儿,不小心给弄掉了。

这东西虽然对皇上而言没啥,也不算很贵,但是在虞璁眼里不比故宫的哪一个展品差,真弄丢还怪心疼的。

陆炳神色微变,安抚道:“不必紧张,回头送你一个。”

鹤奴看向他,憋着笑佯装看风景。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声轻唤:“请问,这是您的东西么?”

虞璁回过头去,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正拿着他的翡翠玉佩,神情平和又恬淡。

“诶,是的,”虞璁笑道:“多谢。”

那少年脚步略迟缓的走来,似乎有些跛足。

虞璁接了玉佩,又道了声谢,关切道:“你还好吗?”

“这个么?”那少年垂眸望了眼腿脚,故作轻松道:“不碍事,娘胎里带出来的。”

鹤奴在一旁相当快的掏了金叶子,跟着感谢了几句。

少年也没有推辞,仅垂眸一笑,便再度开口道:“我还有事,先行告辞了。”

虞璁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总是有一种……莫名熟悉的感觉诶。

杨慎在国子监呆了许多日,才渐渐从惊弓之鸟的状态里走了出来。

他原先受尽折辱,还被逐去西南,如今再回京中官场,不光许多人不认得,自己也只是强端出肃穆冷厉的神情,其实心里根本不淡定。

没想到的是,自从他得了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从前的那些狗腿子又嗅着味道,纷纷凑了过来谄媚讨好。

不过这一次,杨大人也算活明白了许多,他也能从善如流的套话躲绊子,再将这些人一一送出去。

皇上点的是修工、医、农三科的大典,同时还要做出能一手握住精简小册子,方便印刷散播。

当年永乐大典修缮的齐全有理,如今再修订也方便了许多。

他在国子监遣走了多余的宫人,整体的效率开始稳定的上涨。

只是……这些事情,肯定是要跟皇上汇报一次的。

文渊阁同明一阁的书都已翻晒完毕,有破损的也已悉数补好,只是暂时收在一处,待整理好了以后再放回去。

杨慎思来想去,也不敢就写封折子递上去,索性再硬着头皮去乾清宫东殿预约了时间,找了个机会去见皇上。

他知道,单是修书这一项,能交给自己便已是委以重任。

可随着经部工部诸项工作轰轰烈烈的展开,还有从王阳明那儿听来的各种风声,他发觉陛下当真是雄心勃勃,未来还将不断地做出各种大事业来。

正因如此,杨慎的心里才渐渐地涌起悔意。

他的野心与才华,都渴望着被接纳和认同。

等这大典修完,他不甘心就在国子监安然的混完下半辈子……这些宏图霸业,也应当有自己的参与才对。

所以这种时候,面子不面子的,也好像算不了什么了。

虞璁上完朝回来睡了个午觉,虽然没陆大人搂着,倒也睡的人都陷进了被子里,鹤奴来叫了三道都不肯醒。

“陛下……”鹤奴无奈道:“您再不起来,这杨大人可就到了啊。”

“杨大人?”虞璁露了只耳朵出来:“哪个杨大人?”

“国子监祭酒,”鹤奴翻着簿子道:“下午来述职。”

杨慎?!我怎么把这桩事忘了?

皇上一个鹞子翻身就下了床,揉着脸道:“快帮我穿衣服。”

他近日同徐阶和其他几个官儿聊天,也隐约得知,这国子监现在运行的是越来越好,有秩序了许多。

顾鼎臣原先被换职时颇为不服,可一见是杨慎接手,也登时哑口无言。

杨慎在正殿里等了一会儿,皇上慢慢悠悠的走了进来。

等一套礼行罢,他才坐在龙椅上慢条斯理的道免礼平身,再赐了个座。

杨慎思忖片刻,仅客套一二,就开始阐述最近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