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2 / 3)

[明朝]科学发展观 青律 6181 字 1个月前

背上栓了根绳子?”

“皇上!可不得了!”王守仁一见着那鱼,连自个儿的鱼竿都管不上了,直接两三步就走到黄公公身边,喜笑颜开道:“这鱼,是从天津游过来的,朝觐天子的!”

黄公公也是头一次听见传说中的祥瑞之物,忙唤宫人搬个官窑彩陶大缸来,又舀了清澈的湖水,把这鱼老爷给小心翼翼的放了进去。

皇上见他们两一惊一乍的,好奇道:“红线总不是人串上去的,能有什么讲究?”

“皇上,您可有所不知,这天津过年的时候有个讲究,就是放生。”

这鱼儿啊,在腊八那天放生的时候,背鳍上要串一根红线,就当是个纪念了。

如果第二年这鱼儿又能被人钓上来,就已经吉祥的代表了。

坊间有人相传见过身上三根红线的鲤鱼,可真能钓上来的,恐怕没有几个。

虞璁听了半天,又瞥了眼缸里带着三根线悠悠游动的鲤鱼,忽然想了起来——这不是冯骥才《俗世奇人》里讲过的风俗吗,还真有这么一回事?

——难道自己还真的是所谓的,天命所归?

王守仁向来喜欢钓鱼又钓不着鱼,此刻能见着这么一新鲜事,也开心的跟个老小孩似的。

君臣几人闲聊几句,又坐回去钓鱼。

鹤奴知道皇上闲不住,就跟小厨房里多叮嘱了几句,把下午茶老远的提了过来。

糕点牛乳还有昨儿在大顺斋买的点心,切的摆的都精致好看。

王守仁从前见着皇上的时候还有些拘谨,如今熟了也亲近了许多,天南地北的聊了下去。

大概是老臣老朽这样的自称太绕耳朵,虞璁索性让他都以你我相称,不必拘谨于死理。

不过这称呼一时难改,毕竟说习惯了。

这宫里知道皇上想钓鱼,还特意备了舒服的躺椅。

虞璁那边的鱼篓没一会儿就满满当当,让他甚至怀疑佩奇喜欢自己是不是因为对食物的兴趣。

难道就因为我上辈子姓里带了个虞?

随着阳光角度的偏移,方才的树荫渐渐转换了方向。

两个人都懒得动弹,索性聊着天晒会儿太阳。

这晒着晒着,皇上就慢悠悠的睡了过去。

他梦见现世的父母朋友,梦见了繁华的街道和摩天大楼。

他梦见自己在大学城里找着从前最喜欢的那家火锅店,手里还牵着陆炳。

直到淋漓的雨声传来,小毯子被缓缓的盖上,他才朦胧的睁眼,发现自己刚才窝着睡着了。

如今已是春天,小雨来得快去的也快,清润如酥。

王守仁身边的鱼篓还是空的,老头儿正披了个蓑衣帽子,还在出神的望着太液池的湖面。

虞璁看了眼在给自己撑伞的鹤奴,吩咐其他宫人也不必淋雨,都撑着伞别淋着了。

他凑近看了眼两人的鱼篓,忽然开口问道:“王大人在想什么呢?”

肯定又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类的遐思。

王守仁半晌没说话,只慢慢的从记忆中抽离,才复开口如实道:“想我爹我爷爷了。”

春雨下得淅淅沥沥,遥远的湖面上泛起了云雾,像是模糊了光影一般。

湖水特有的清润气味和柳枝的草木气息混合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宁静。

虞璁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安静了下来,听他继续说。

“我爹那年考了状元之后,便盼着我也求取功名,好一起光宗门楣。”

“从前他叱责我不务正业,我便中了举人,二十二岁时去考了进士,连着两次都没有中过。”

皇帝愣了下,心想王大人文采不差,这考不中,有部分都得怪他有个状元的爹吧。

杨廷和也好,王华也好,这当爹的如果混的太好,儿子哪怕文藻华丽,那都容易被考官避讳,让他们无法高中状元,或者直接落第。

明朝官场里忌讳太多,连杨首辅的儿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