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如此发展,也都在贾玮的预料中,本来就是这样嘛,为贾政解决难题,自然而然的,后续反应也会随之产生,在这个阶段,成为这种话题中心,正是他所需要的,可以为他的弃学经商增加筹码,这就足够了。
他眼下主要关注的还是童山诗会的事,特别是贾政跟他讲过之后,知道了亲王也会参与,让他更下了决心要一举显名,此节众姐妹们没提,卫若兰也没提,估计是觉得特地提到这个有点俗,贾政的年纪跟他们这些人不一样,早过了那种年少矫情的阶段,又是为他考虑,自然就有意点出来,他倒没所谓是否让亲王招揽成为客卿,对他而言,在亲王面前显名,总是更为辉煌些,含金量也更高,既然视名气为将来的资源之一,倒是要充分营造。
十四日上午,冯紫英前来,他出去坐坐,同冯、薛俩人说了一阵子话,得悉俩人在这段时间又去一趟锦香院见唐小青,是随着卫若兰去的,倒也佩服俩人在这事上颇有毅力,居然为此缠上了卫若兰,明明和卫若兰只有一面之交嘛
下午湘云让贾母接过来,次日就是十五,例行的垂钓之日,她自然在史府呆不住,要来参加,就提前一日来了,不过她身体有些懒懒的,像是生了病似的,贾玮看到她这副情状,自是关切了一番,但据她说是这几日睡觉没睡好,因此也就放心。
一夜过去,次日酉时,贾玮登车前往郊外童山。
s:诗会要开始,有几处还未想好,更新短了些,晚了些,大家见谅。
第一百一十四章 童山诗会
童山诗会是借了童山寺的西南一角举行,此处有一个不大不小荷塘,荷塘边上一个敞厅,面积甚大,足以容纳数百人,这是童山寺早年特地为诗会修建的,如今几十年过去,已透出岁月的痕迹,有了些青苔,也有藤蔓攀附其上,看上去完全与周围的景致融为一体。
从敞厅正面望去,视线越过一道一丈多高的围墙,便是童山寺的主要建筑群,巍峨古朴,壮丽沧桑,敞厅后面则是一大片的竹林,两边修有成排的房屋,以供参与诗会的才子宾客们临时使用,这里虽只是寺院一角,但地方却是阔大,足有二三十亩方圆,四面皆有围墙,在竹林后方的围墙上设有一道院门,通往后山。
贾玮在路上时,已有不少人陆陆续续来到寺中,这些提前到来的人,大部分先去拜访方丈,随后交谈一番,内容自然与诗会相关,中间也夹杂着些佛典方面的讨论,也有少数人直接来到敞厅这边,卫若兰和季谦等人做为诗会主事,自是最早上来的一批,先是拜访过方丈,稍稍耽搁后,就来到敞厅。
数名主事团团坐在敞厅中的一张石桌旁,该准备该安排的事项已经全都就绪,几十届诗会办下来,总结不少疏漏和遗憾,到了近几届,几乎不可能出现什么岔子,眼下在此坐着,自是随意交谈,颇有一阵子忙乱下来总算放松的心情。
“呵呵,这两三届倒是增加了不少才子与会,比以往更显得繁盛,有些才子年纪甚小,比如这位朱成桂,十四岁,这位佟雨,十五岁,这位贾玮,年纪十四岁”坐在众人中的一位老者手指点在面前的诗会才子名单上,微笑念道,顿顿语气,望向坐在右手边斜对面的卫若兰,“老夫险些忘了,子怡小友参与诗会时不过十三岁,比这几个年纪更小啊但却是一举成名。”
这位老者姓傅名兴,字若林,年近花甲,须发花白,精神倒是矍铄,他进士出身,一直在礼部任职,眼下致仕在家,童山诗会,他算是资格最老的主事,二十来届历任下来,俨然是所有主事的核心人物,其他各位主事无不对其尊重。
“傅老如何又提及此事,实令晚生惭愧。”卫若兰闻言,含笑回应道。
傅兴便抚须说道,“少年成名乃人生一大乐事,子怡小友或是不当一回事,别人却是艳羡不来啊,比如老夫,二十来岁时还让人说成鲁钝,不堪造就,当时的心情一直郁郁,险些就到这童山寺出家,当了僧人了。”他此话一说,围坐众人都笑了,随后打趣一番,方才渐渐停歇下来。
这时季谦伸过手,点了点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