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贾政跟他的一帮清客正在说话。
说的正是这两件棘手事儿,气氛有些沉闷。
这些清客也没什么好主意,只是一味宽慰,说些什么东翁身子要紧、不可为此上火之类的话。
贾玮在屋外听了几句,就迈过门槛,进入屋中。
贾政今日火气正大,焦头烂额的,见他进来,并没好声气,沉着脸道,“玮儿,你来做什么”
“父亲,孩儿来给您请安刚刚的听母亲说了,父亲公务上有些不顺心,孩儿不才,愿为父亲分忧。”
“胡闹,你小小年纪,知道什么,更何况是公务上的事你娘也真是的,这种事也同你说,你出去罢,好生念书去,念好了书是正经”贾政险些让贾玮气乐了,指了指门外,让贾玮离去。
“父亲,孩儿并非孟浪”贾玮并未理会贾政不以为然的语气,不慌不忙地道,“孩儿确实琢磨出了个办法,您不妨听听,若是不妥便罢,若尚有几分可用之处,也算孩儿尽了一番孝心了。”
这时,几个清客站了起来,纷纷向贾政笑道,“正是,东翁不妨听听也好,好歹是世兄一片孝心。”
清客相公与东家叙辈,均要矮上一辈的,因此他们称贾政为东翁,称贾玮为世兄。
这是风尚使然,也不独贾家如此。
贾政见说,也不便拂了他们脸面,便向贾玮道,“那好,你且说说看。若是胡言乱语,我可不轻饶”
第十五章 意外的赏赐
这话一出口,站在外头的茗烟和李贵都吓了一跳,他们深知贾政的棍棒教育,那可是实打实的。
俩人不由替贾玮担心,怕他说话不慎,真让气头上的贾政给收拾一顿。
交换着眼神,俩人想着要不要让哪个婆子,到内宅去跟王夫人说上一声,让她前来消弥此祸。
书房内,贾玮略略斟酌,开始表面谦逊,实则自信地谈起了自己的办法。
这番话有观点,有内容,有阐释,有例子,还有一些引申,足足讲了一盏茶工夫,两个时空在社会文明方面差别太大,贾玮力求讲得深入浅出些,好让贾政这些人听得明白。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文明间的差异,高估了贾政这些人对新知识的吸收。
不得不在讲完后,针对他们的某些困惑,耐心解释了数遍,直到他们基本弄清为止。
不过,从贾政这些人的反应中,他知道这番努力有了效果。
从他一开始讲起,贾政就没有打断过他的话,而且越听,神情就越认真,清客相公们也都神色肃然,显然皆已听进去了。
此外,他讲完之后,他们还各自提出一些困惑的问题,让他解答,这足以说明,他们在努力理解他的办法,换言之,他们对这办法很感兴趣。
“招投标、打包承建,确实妙啊”一位清客最先明白过来,抚须赞道。
“不错,有了这办法,东翁的麻烦当可迎刃而解。”另一位清客附合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