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的粮食批发价格已经到10块多了;豆油的价格也长了,4月是1毛7,现在是3毛2。
粮食行会的帮着联系了汉口最大的粮商“德昌号”,东主陈先生一听有大生意,亲自来到码头洽谈。一直折腾到快下午4点多,船上的大米和豆油都空了,进账11万2千。
船上东西还有不少,赵诚让人把卡车卸下来,把剩下的十几旦大米和200来斤麻油装上车,他找当地人问了路,带着曹二宝、于璐把东西送到了孤儿院。
孤儿院的孩子很多,有的是和家人失散了,有的是父母都不在了。赵诚把车停到院子里,让工作人员请来了院长。抗战不到4个月,武汉的难童已过万人,黄楚萍院长忙的焦头烂额,经费、人手都是问题。突然听到有军人上门,黄院长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一路小跑赶了过来。当听到赵诚他们是来捐粮食的,黄院长不禁长出了一口气,连忙让人过来帮着卸车。
于璐没去卸车,她被一群孩子缠住了,有个刚来小姑娘一直在哭,所以她掏出了几块奶糖想哄哄小姑娘,结果整个教室里都乱套了。孤儿院一直在靠各界捐款维持,除了基本的温饱和教育,只有过年过节才会给孩子们买糖果零食。孩子们祈求的眼神让于璐心酸不已,她拖着赵诚开车出去大采购,赵诚是财主,还是敲诈过她的财主,所以赵诚必须付出代价。
于璐又拖上了一位孤儿院的女教师,请她带路去附近最大的商场,国货公司武汉分公司即现在的中心百货大楼,这也是战前刚开业的,是武汉市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店。小人书、糖果、零食、玩具、衣服、鞋袜,于璐扫货式的采购让售货员们惊讶不已,这位大小姐什么东西都是轮箱买的。赵诚的卡车很快就超载了,赵诚看看于璐的购物清单,又买了些雨衣、大衣、手套、手电筒,这是给孤儿院的老师们的,她们夜里总得起来照顾孩子们上厕所,有了这些,她们也能少吃辛苦。算账的时候,赵诚很意外,一共才花了六百多,这个时代的物价还真是不高。
当卡车回到孤儿院的时候,孩子们的欢呼声隔着一条街都能听见。曹二宝和赵诚忙了半天才把东西卸完,这些天,大家一直很压抑,孩子们的笑声让所有人的神经都轻松下来了。正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一位中年商人带着人也来到了孤儿院。
黄院长告诉赵诚,这就是民生公司的卢作孚先生。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