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节(4 / 5)

大宋王侯 九孔 10194 字 1个月前

,尽管在二十多步才能射穿祥符国大军铁甲,但他们的射速更高,也在短时间也造成了祥符国六七百人伤亡,只是弓箭威力有限,直接死亡的人数不多。

终于相隔只剩下最后二十步,双方忍受着远程武器的打击接近到了要交战的距离,近距离的死战即将到来。

祥符国方阵的进军鼓点突然一停,变成有间隔的缓慢鼓点。

“侧身平枪!”

相距二十步,营长、连长的吼叫声响起,祥符国大军第一梯队八个营队方阵前三排长枪齐齐放平,魏子奇身体转向右侧,左手在前右手在后,长枪对准了辽兵的方向,这个动作以左手为支撑点,右手起到控制枪身的作用,可以一直握到矛杆的尾部,既能相对节省体力,也能将长枪的攻击范围增加到最大。

在双方都是长达近一丈四尺的长枪情况下,士兵很难准确判断突刺的时机,如果狂冲过去突刺,往往会自己撞到对方枪头上,自己却没有刺到对方,这样的缓慢接近后寻找时机,才最适合超长长枪的对战。

密密麻麻的枪头出现在阵列前方,辽兵鼓声一缓,他们的长枪兵也放平长枪,保持着平整的战线一步步接近,但握持的方法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哪有祥符国步兵这样的整齐划一。

两翼两个连快弩兵这个过程中遭受了不少辽军散兵以重箭疯狂反击,加起来死了一百多人,但后面八个营队一直保持着死一个补充一个,所以人数始终没有减少。此时,他们发出最后一轮齐射,辽兵散兵则扔了一波飞斧和飞剑,给对方造成了最后一次远程伤害,然后祥符国方阵两翼的这两个连队开始退后,但并没有彻底退去,而是处于第一梯队方阵腰身位置,于山坡之处,继续向辽兵射击。

与此同时,祥符国方阵第四排步兵则乘着方阵速度减慢,抽出匕首和腰刀,蹲下身子沿着阵线钻到长枪线之下,然后躲藏在第一排长枪的缝隙之中。

辽国散兵并未有这种训练,活动空间消失后,有一些冒失的冲上前来拼杀,被密集的长枪立即刺死,另外有些看到祥符国大军蹲着,也学着照做,这些短兵手在矛杆下凶狠对视,也在等待时机。在长枪互相交锋之前引开敌人注意之前,这些短兵手不能出击,否则会被对方密集的长枪轻易扎成肉串。

两翼外侧的快弩射击声不断,用密集的远程攻击压制超出己方战线的辽军兵,外侧的辽兵弓手也在反击,箭支飞舞的嗖嗖声夹杂在快弩刺耳破空声之中。

魏子奇耳中却只对鼓点有反应,每响一鼓便踏前一步,其他的声音似乎都远在天边,两翼不关他的事,面前的长检却越来越近,魏子奇两眼发红,下意识的按照缓慢的鼓点一步步接近敌人。

辽兵不是傻子,不会一头扎上来送到枪口上,双方越靠越近之后,步幅也越来越小,长枪枪锋寒芒闪烁,都极具威胁,互相威慑之下,都在小心翼翼的靠近攻击距离。

魏子奇对面是一个皮肤黝黑的辽军战士,他带着一顶铁质头盔,两眼在铁质帽檐下闪着凶光,魏子奇不去看面前不远的地方矛刃,眼睛一眨不眨的死死盯着对方的肩部位置,留意对方的动作,脚下缓缓挪动,判断着互相间的距离。

长枪兵维持超长枪平放并不能太久,该来的迟早要来,魏子奇的枪头和对方的枪头开始交接,双方阵线中间是密集的长枪矛杆,正在缓缓的交错而过,枪杆矛杆不时发出轻轻的碰撞声,此时的步鼓已经停了,阵线上对峙的士兵都全神贯注在正面对手身上,在缓慢接近中判断着最适合的刺杀时机,没有人有功夫去发出声音,只剩下营连长大喊提醒,以及脚步移动的沙沙声。

魏子奇如同置身于长枪组成的从林中,两侧是后排战友伸出的枪头,面前则是自己和敌人的矛杆,正对面那辽兵的长枪枪头在微微上下摇晃,距离他只有最后四尺。

得益于他们和训练部教导队蓝队有过数次长枪对抗,这种面对枪头的感觉并不陌生。

但这毕竟不是演习,面前的枪头微微晃动着,大概快到刺杀的攻击范围,魏子奇脚下不敢再逼近,正前和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