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计划并没有被我列入每年出行目的地的考虑范畴之内。不为别的,只因为印象里,这个地方除了最传统的阿里山、日月潭之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值得我去看看。
可是,当我今年开始认真的了解民国时代的抗战史,看了许多许多与抗战相关的书之后,我的心里越来越多的涌上一股股的念头,就是想要去台湾看一看,看一看那个自称延续了民国传统与精神,至今还保留着民主与自由的地方,看一看当年争权失败而被迫远走孤岛的蒋中,正最后生活过的地方。
所以,当我决定了之后,立刻就着手办起了除个人旅行签证之外所不可或缺的入台证。这是一个与港澳通行证完全不同概念的东西,有了港澳通行证和个人旅行签证,只要你订好了行程,无论是搭火车还是坐飞机,就能去港澳。可是,有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即便你申请好了个人旅行签证,买了机票,定了酒店,没有入台证,人家“海关”照样不放你进去。
套用一位网友说的话就是:
给你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和旅行签证,表示我们的政府同意你去台湾。而入台证的意思是,人家的政府同意你进入台湾。都是单方面的同意,并没有等同的概念。原因很简单,港澳自回归之后是我们的地盘,而台湾,目前、或者说长久以后的未来,还不是。所以,你要去,可以,但必须得到人家政府的同意(在我看来,这个过程,几乎等同于申请出国)。
啊,这是一个多么纠结的问题啊。好吧,这个问题实在牵涉甚广,太难解决了,我这样的升斗小民无力为之,除了无条件遵从,还能说什么呢?其中经办的手续等等不算我要发表感想的范围,就此跳过,不再啰嗦,直接从我踏上台湾的土地说起吧。
台湾的自然风光与其他,因为与本文无关,所以我也不在这里絮语。我要说的,是我看到的,深有感触的,与1949年之后历史息息相关的一切。
此行台湾,其实我最想看的倒不是101、故宫博物院之类的建筑,而是明显带着大历史倾向的建筑,比如说忠,烈祠、中,正纪念堂、还有士林官邸等带着明显蒋氏风格的东西。在海,峡两岸对峙相隔了63年之后,在陈水,扁去中国化、去蒋化的运动一次次掀起之后,我想知道,在这些地方,到底还有没有我想了解,看到的东西。
先说我第一个去的地方忠,烈祠。
相信很多跟团游的朋友们,一定没有去过这个地方。这是一个大陆人不太会关注,但日本人去的很多的地方。忠烈祠,是供奉着民国开始到现在,从早期辛,亥革命算起,所有战争中、运动中牺牲烈士的灵堂和纪念馆。
这一场场的战争中,除了两岸共同认可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之外,还有两岸因为意识形态不同而称呼截然相反的几次战争。比如说我们说的解放战争在人家的口中叫“戡乱作战”,胡宗,南占领延安,我们把这种占领认作是战略撤退,是以退为进,人家那里很直接的就把这种占领叫做“规,复延安”。
多少年来,在我们这里被宣传为“匪,军”的头目,被我军击毙的国,军将领,统统都被供在了忠烈祠中,功绩等同于为抗日而亡的所有民族功臣。最让我深有感触的一个人,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张,灵甫。
在我们的电影《红日》中,死于孟良崮战役的那位面目可憎,一看就是坏蛋的张,灵甫,在忠烈祠里被理所当然的供为烈士,灵堂里,摆着他的相片,相片下,赫然写着“张,灵甫烈士”,追赠中将军衔。
以前,并不知道这位张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所有的印象全部来自于从小便通过电视、电影等宣传的耳濡目染,认为“张灵甫是坏蛋”。后来看了讲述G,MD抗战的书籍,听说张灵甫是国,军之中,相貌极为英俊的人,但怎么个英俊法,尚无完全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