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三盯上。记住,要找有钱的肥羊下手,普通市民的衣兜绝对不许动。”
“放心吧,老大,你的规矩,我们心里都有数。那个纳许车的,你准备要怎么干?”
瘦高个男孩沉吟一下,眼睛里精光尽现,轻蔑道:
“哼,我自然是要他们好看。你别管了,赶快带着他们去吧,晚上老地方老时间碰头。”
黑皮点点头,不再多说,与身边的同伴们低语了几句,便各自散开,纷纷朝着新光大戏院门口人群汹涌的地方悄然潜去。今天,将是他们大显身手,满载而归的时候,也是那群肥羊们大出血和自认倒霉的时刻。
作者有话要说: 我每次更新新的章节,可能都会有一些现在不太听见或已经不常用的名词出现,为了帮助大家理解与了解老上海的风情和当时的现状,我会做一些相应的解释,若是大家还有哪里不理解,可以留言给我,我会尽力解释清楚。
纳许车,是三十年代国民政府高官们最常用的高级轿车,产自美国威斯康星州,英文名为“NASH”,现在翻译多称为“纳什”,该汽车公司已经在1957年被其他汽车公司收购,这个牌子就此消失。目前留存的多为停产前的老爷车,供纳什车爱好者交流与参观用。
红头阿三,我想上海的朋友们是懂得,它是以前上海市民称呼公共租界内的印度锡克教徒巡捕的一种外号称呼,因为这些印度巡捕喜欢在头上缠红色的布巾,且每次说话前喜欢说“I say”,所以上海市民就从他们的发音上谐称为“阿三”。由于这些印度巡捕对中国人的态度普遍傲慢且恶劣,所以用“红头阿三”称呼他们,也有国人借此表示内心愤怒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上海人看见头上缠红布的印度人还是习惯用这样的称呼称呼他们,当然,现在这个称呼之中已经没有表示愤恨的意思,只是一种从祖辈们口中留存下来的惯性思维了。
《歌女红牡丹》是我国上映的第一部有声影片,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上映,当即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巨大轰动。影星胡蝶就此成为了第一个主演有声影片的女主角。
☆、第二章
穿着白色洋装的女孩跟着大人走出戏院的时候,眼前所见的全是一片黑压压的人头与拥挤到水泄不通的街道,这一幕用她前几天刚学到的成语“人山人海”来形容,绝对形象而贴切。在门口等汽车来接的时候,贵妇人遇到了相熟的朋友,便热络地与女友们打起了招呼,两个孩子在向大人们点头问候之后,礼貌而规矩的站在贵妇人的身后,大户人家的教养礼仪赫然在目。
女孩安静的站在门口,有些好奇的四下打量着周围喧嚷的环境,眼睛里分明有着疑惑与新鲜。身边的男孩与她并肩站在一起,稚气未脱的脸上已经依稀能让人预想的到,将来他必定是一个帅气俊朗的小伙子。粉雕玉琢似的两个孩子,无论是谁看到并肩而站的他们,头脑里都会跳出一个词金童玉女,然后在他们的心里忍不住叹上一句:这是多么般配的一对小人儿啊!
女孩站在门口张望着周围的环境,忽然,她看到了就在自己不远处的人群之中,有几个瘦骨嶙峋的男孩子正在奇怪的钻来钻去,而且他们还把手伸进了别人的口袋里,拿了人家的东西,之后就飞快的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这一幕不禁让她睁大了双眼,颇为难以相信。“不问自取是为贼”。这个道理,只要是念过书的人都明白。她在刚认识字的时候,爸爸就教过她这些道理,那些孩子难道不知道他们这么做是不对的,是鼠窃狗偷的盗贼行为么?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这是非常不好而且很不对的行为啊!
女孩微微踮起脚尖,仰着下巴,在人群中搜索着那些男孩子的身影,可是眼前太多攒动着的人头,大人们又高又宽的身影完全挡住了她的视线,她根本再也寻找不到他们的影子。她有些懊恼,轻轻咬着下唇,皱着眉头,表情显得格外失落。
大人们的谈话还在继续,她们聊得很是热烈,似乎是在对刚才的有声电影发表着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