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节(3 / 4)

十国帝王 我是蓬蒿人 8515 字 1个月前

折扇,神色转为肃然。

不时,一道道军令自大帐中奔出,传往各处。

“令:百战军都指挥使孟平,领军两万,自扬州西进,击和州!”

“令: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李彦超,并及丁茂、史丛达等将,领部曲一万,自白沙、六合西进,击滁州之敌!”

“令:羽林军都指挥使李彦卿,率本部兵马并及西方邺部,共计一万兵马,自庐州东进,击全椒县!”

“令:滁州守将房知温,统领本部部曲与滁州守军,共计三万兵马,寻机与滁州城外贼军决战!”

“以上各部兵马,彼此联络,合围滁州、和州之敌,务必全歼贼军于江北!”

……

洛阳,东宫,内书房。

夜风过窗,吹动书案上的宣纸。

李从璟落下玉笔,宣纸上留下两行苍劲有力的字。

天下未平战不休,斩尽敌酋觅封侯!

……

洛阳、江淮,千里之外,人不同,于一日间,所谋之事亦不同。

事不同,却形神相合。

君在内威服诸邦,将在外征战不臣。

——此国所以强也!

第823章 自古君王信过谁,拥重兵几人不叛一

金陵。

江淮战报传回后,大丞相府的灯火彻夜未熄,一应属官、幕僚齐聚一堂,紧锣密鼓的商议军情。次日,徐知诰一份急令,将卢绛、蒯鳌二人从常州召回。

卢绛、蒯鳌正在常州与钱元瓘相持,战事时有发生,规模时大时小,两者打了个平手,谁也奈何不得谁,卢绛、蒯鳌从常州离开时,刘金也接到徐知诰的命令,让他据守常州城即可,不必再对无锡保持攻势。

回到金陵,卢绛、蒯鳌二人马不停蹄赶到丞相府,还没来得及将身上的汗水歇干,就被徐知诰派人来叫了过去——商议了一日一夜的属官、幕僚已经散去,政事堂里只剩下了韩熙载、周宗两人,显得格外空旷,别有一股压抑的气氛。

进门时,徐知诰正挥手将饭食斥退,卢绛、蒯鳌二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见礼的时候徐知诰摆手道:“军情紧迫,俗礼就免了,君太你将情况跟他两人细说一遍。”

坐在小案后的周宗脸色略显苍白,眼中也是充满血丝,听了徐知诰的话,他打起精神,将江淮战事的一应情况都跟卢绛、蒯鳌解说一番,最后语气沉重的总结道:“北贼四面合围王师,意图与王师在滁州、和州决战,两者兵力相差并不多,且北贼占据了主动,形势于我十分不利!”

周宗话说完后,徐知诰没有等待,紧接着开口:“江淮形势不利,必须速做应对,在两位归来之前,我已跟诸公有过商讨,初步有了定议……两位或有进言?”

大致情况卢绛、蒯鳌二人在信使到达常州时就被告知,路上就对此有过思考,方才周宗讲解细节的时候,两人也没停止过考量,然则眼下的江淮战局已经白热化,哪是轻易能有破局之策的?然则这下徐知诰问起,卢绛不得不道:“战局胶着,力量对比也差不多,事到如今,唯力战而已!某远渡江北上,与北贼不死不休!”

徐知诰不置可否,又看向蒯鳌。蒯鳌一时也没有良策,跟卢绛一样表达了为国死战的决心。

两人虽然没有拿出惊世奇策,但能有效忠徐知诰的决心,已经符合了徐知诰的期望,也唯有如此,徐知诰才能将接下来的事交给这两人去做。

“眼下要扭转江淮战局的紧张态势,并非没有办法,只是此计非是力战于沙场,与贼军将士殊死相搏,而是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在大势上赢得先机。”徐知诰说道,“国中虽有良臣俊彦无数,但要完成这个计策,我认为只有两位才行。此策的实行者,需要非凡的胆气,虽刀斧加身而面无惧色;要有非凡的机敏,虽身陷必死之境而能绝处逢生;要有非凡的辩才,虽孤身入敌营而要能舌战群儒;要有缜密的心思,要有坚韧的意志,要有精明的手段……”

说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