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3节(2 / 3)

干吧。我和官家还有整个政制院,都是你坚强的后盾,好好利用起这次你积攒的威望,一举功成,将来你就是千古名臣了!”

“这苦差事,怕是骂声一片哦。”

范仲淹翻了个白眼。

庆历新政的第一步,自然就是搞好吏治,否则别的政策推广下去,以这黑暗腐朽的吏治环境,拿头去推广?

古代社会吏治搞得最好的是哪个?

那自然是张居正改革。

一手考成法下去,末位淘汰制,让明朝官员卷到死。

而且还有奇效。

比如打击贪腐,破除官僚主义,改革官场陋习漏风等等。

如据统计,在张居正主政的十年间,挖掘了一大批不称职、不干净的“大老虎”和“小苍蝇”。

因为执行考成法而被裁撤的官员竟然占到了官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而且由于有考成法存在,“立限考成,一目了然”。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不拘出身和资历,大胆任用人才。

可以说效果斐然。

现在宋朝官场估计跟明朝那个时候也没什么区别。

考成法出现之后,势必会对目前死气沉沉,毫无朝气的官场来一击猛拳。

不仅给予官员kpi考核,淘汰大批无能以及昏庸之辈,还能将藏在底下没有被赵骏巡视天下时发觉的贪官污吏,一一让其无所遁形。

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官场得恨死老范了。

就如同明朝官员恨张居正一样!

第246章 怎么是你?大宋真小

公元1041年新年刚过,大宋皇帝赵祯改元庆历。

此时与西夏、辽国战事已定。

外患刚除,解决内忧的问题自然也就提上日程。

在外交上,赵祯派人出使高丽、日本,携刚败辽朝之势,扬大宋国威。

在军事上,西北、河北依旧屯兵数十万,用于威慑辽国和西夏。

在改制上,赵骏推动景祐改制,以政制院为核心,建立起了一套严格的官场上下级秩序。

在经济上,改革了国有榷场制度,推动了私营化改革。

在教育上,于汴梁建立起多所现代化学校,以教授儒家经书,以及小学到初中数理化知识。

不过这些还只是皮毛,真正的大范围改革还未开始,一切要等范仲淹正式主持新政。

正月十九日,今天上午赵骏刚刚在政制院参加了最高会议,发表了重要讲话。

讲话内容很简单,随着战事已定,改革内部忧患在即,每个政制院成员都要做好准备,迎接新的风暴到来。

并且他安排了任务以及主抓方向,如吕夷简、王曾、盛度、蔡齐、宋绶、晏殊主要处理全国政务为主。

贾昌朝作为政制院同知,还兼任教育部尚书,就要推广全国教育发展,在全国各地兴办新式学校,主持数理化改革。

李迪作为刑部尚书,其实也是后世司法部部长,就要重新制定大宋法律,坚决依法治国、有法必依的理念。

礼部尚书蒋堂和张士逊则主要抓吏部、审官院的全国大小官员升迁,以及御史台、谏台纠察之事。

范仲淹更不用多说,要主持新政改革。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安插人手,将改革大将放在重要部门,推动改革的发展。

而新年第一个改革那自然是吏治,吏治由两点组成,一是明确官员职责,二是对官员的职责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达成要求。

简单来说就是官员的任务是恒定的,以治理好地方为主,通过对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和标准进行衡量,以此查看这名官员是否合格,是否做到了分内之事。

那么负责核查的人员是谁呢?

自然是御史台。

谏台的人比较少,主要是对宰相以及皇帝进行纠察和规劝。

御史台不仅人多,负责的范围广泛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