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 / 1)

为什幺一旦对方有所期待他就必须回报呢?

一直以来他都不断在扮演这种角色,究竟这种宿命得轮回几次才能结束?

有时候他真的好讨厌自己这种个性,心里明明不想要,可是嘴巴上却还是欣然接受了。

「夜深了,你退下吧!」见楚曦若有所思,宇文徙川也不便多说只是简单结束了话题。在目送楚曦离去之时,宇文徙川心中掩不住一股怅然。

直到琛儿有足够能力接掌大局之时还得等上几年?他总不能每次都以祭悼王妃为由长期离开琅琊城吧?

叔孙部在关外蠢蠢欲动,他极需要楚曦这个智勇双全的人才来助他一臂之力,只让他当琛儿的师傅实在是太屈就他了,但要如何才能收服他的心呢?

若让他成为半个鲜卑人,于情于理他就没有推辞自己的借口了吧?

尽管他是汉人,但依他俊秀华丽的仪表愿意下嫁给他的鲜卑女子想必还是不在少数,或许,通婚会是个不错的手段。

第五章

这一年多来总可以看见太傅府的马车频繁出入王宫的盛况。相对于早已见怪不怪的老住民,后来迁进城里的人难免会心生好奇。

某一天听上一辈的人说了,那人是当今世子太傅,据说白城会改朝换代全是因他临阵投诚的缘故。各种流言蜚语伴随楚曦这名汉人的得宠此起彼落,然而当事者不是毫不知情只是假装充耳不闻。

今日,他一如往昔要赶赴宫内,坐在马车内倒还好,可以回避许多不必要又不友善的眼光。

楚曦托腮望着窗外显然意兴阑珊,面对生气蓬勃的市井不知何故他就是提不起劲来。这段日子以来跟宇文氏的关系确实好转不少,可是周遭环境的微妙变化却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在百姓眼中已渐无立锥之地。

每次驾车踏上这条路之时他总禁不住会问,他真是那种想要在胡人麾下高官厚禄安享太平的人吗?

他不是圣人,他不可能把宇文氏侵略白城这件事当作没发生过,但为什幺心头的恨却远比想象中要来得轻?即便自己从来就不是个热心肠的人然而在国仇家恨的处理上也未免表现得太过淡然了吧?

亲友逝去的伤痛在白城改朝换代之后并没有在人民心中停驻太久,可是在追念的记忆里,他们仍不愿抹去那个叛国在先最后还被敌军延揽重用的前朝遗臣的丑闻,再也没有比这个还要教人心寒的事实了。

日攸与父亲接连殉国而他自己则为了保全这三十万子民腆颜侍敌,这一切他们为白城所做出的牺牲,又有多少人会感激他们?

尽管他需要的不是感激只是一点点宽容……

隔岸观火的人永远都不会理解局内人的无奈,虽然他认为白城子民忘恩负义可是自己又有什幺立场指责呢?

他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没有足以媲美老者的成熟智能与宽大襟怀去坦然接受白城人的健忘与冷漠。当初为了莫名其妙的保护欲苟活下来,如今想想真有点不值了。

事过境迁,他才发现他的情操并没有想象中伟大。若日攸还在人世,他说不定会因为有个可以追随的目标而激励斗志。可是他现在只是孑然一身的亡国奴,单凭一己之力他压根儿也没想过要复国这件事--

自从护送宇文琛返宫之后,那孩子毫不客气表现出来的旺盛求知欲让他暗暗吃惊。长期相处下来,他逐渐可以明白琅琊王对这孩子的期待了。

只是…为人师者在预见弟子将来会有不可限量的成就之时理应觉得欣慰,可是为什幺他的心却如是忐忑不安?

世子太傅一旦沾身他得花上几年才能功成身退?

一年、两年、三年,甚至于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