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坐在小吃店里烤火直到天明,才慢悠悠走回家。
刚刚起床的马三面吓了一跳,笑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卖完昨晚上就到码头了。”俞有钱得意的拍拍身上的包袱。
“那怎么不回家?家里什么都有,好吃上一口热饭。”
吃过早饭,当着全家人的面,俞荷算盘敲的啪啪响。
“这一趟算下来基本没赚钱,成本鸡鸭23两加上租船的15两,共38两,家里忙里忙外花销下来算五两,盈利不到10两,只有九两一百文。”
成文觉得自己的脑瓜子和小妹子的不一样。
这么短的时间把全部的货卖出去还拿回来九两多,敢说没挣钱的,乡里只怕找不到第二个人!
“鸭子还收吗?今天村里有人来问,你王叔也托人来打听!”俞老头看看马三面俞有地,这村里来说了,怎么也要回个话的。
“阿爷,收的。村里有多少收多少,价钱照行情来。”俞荷笑着说。
马三面点头,现在码头基本没什么生意,要混日子也行,可这不是忙了两天,就忙出兴致来了。
王大爷接到成城的信,就组织家里连夜杀了存栏的600只鸭子给俞家送过来。
马三面亲自去村里收鸭子验货,大小符合的一只25文,收了600多只,顾大安乡邻村里去一趟收回来600只鸡,400只鸭子。
俞有钱负责买食材调料,李二娘唐大丫赵娟负责腌和卤,俞有粮和俞老头负责烤鸭烧火。
马三面前院看着村里人帮忙杀鸭子,每一只处理干净3文钱,内脏归她们。
从这天起,俞家白天黑夜的都在做烤鸭烧鸡,整个村子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肉香。可奇怪的是他们再也没出去卖过货。
“有钱,找到了一条商路。”俞耿微微叹气,对找上门的族老说。
“那就看着他们家发财?”我们连油花都捞不到。
“乡邻们卖了鸡鸭,是不是手里宽裕了些,他们家做的是好事。”俞耿知道俞存山在想什么,可这是人家找的门路,不可能轻易就告诉你吧,凭什么呢。
夜里终于有人在村头碰到了来取货的船,跑来给俞耿说:“是条经年的大船,像是二十年前的样式,父子几个把背篓送到村口,他们全部接走了。”
“悄悄地,别说出去。”俞耿嘱咐这人一通,打发他回去。
冬月的时候被缠的没办法了,吴大汉领着三个堂弟给俞家送了一批鸭子,把三个人才打发了。
“小掌柜,以后有事吩咐一声就行!”吴大汉在俞荷的杂货铺里买了两斤去好棉籽的棉花,咧着嘴笑道。
“没问题。”马上要过年,俞荷跟着大人又来码头摆摊开店。
从十月初到现在腊月初,他们家几乎把方圆几百里的鸡鸭都做成了烤鸭和烧鸡,六十文一只批发给陆锡安。
一共赚到一百三十五两六百文,填补上家里因为修中院和盖小吃店的亏空。
“马上过年了,你们今年怎么不加量,还是一天十只的卖?”又没买到烧鸡的李辉大声抱怨道。
“李哥,跟你说实话,这鸡鸭都是我们从远路上来的,这附近的鸡鸭我们都收完了。”俞有钱无奈的解释道。
“有钱赚,谁不喜欢呢!”
“那过年都一直这样了?”李辉还想过年多买几只走亲访友有面子。
“都这样。家里连明天要卖的鸡鸭都没找到呢。”俞有钱不怕他笑话。
“我姐夫收猪还卖卤肉,您要不要去买点卤肉过年吃。”以前没有烧鸡的时候,大家过年就不走亲戚了吗?
李掌柜也知道俞有钱说的实话,看了眼才出锅的麻辣豆腐,五花肉炒白菜,洋芋丝和炒青菜,要了一份快餐吃了,去镇上看卤肉。
下午,陆陆续续有人来杂货铺置办年货,这时来了一条小船。
俞荷正货架上补货。
“小掌柜,我有10000只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