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1 / 2)

庄嫔在知晓自己添一个孙女的喜讯后,她当然是赐下赏。可比着添了小元福这一个孙儿,再添一个孙女,这一份喜意在庄嫔的眼中就不够大。

“本宫还盼着再添一个孙儿的。”庄嫔有一点小小的失落。

“娘娘,郡王爷多努力一下,到时候一定给您添一串儿的皇孙。”杜嬷嬷捡着庄嫔喜欢的讨喜话讲道。

“本宫是盼着。真能添一串儿的孙儿,本宫就是做梦也得乐醒。”庄嫔自然是盼着孙儿越多越好。她可谓是心?头有一桩心?病,就是最怕儿子的子嗣太少。

“唉。”庄嫔叹息一声。

“等?着隆暻从?外头当差归来后,本宫还得挑两个好生养的赐下去。如今的郡王府里,还是女眷太少。”在庄嫔的眼中,如今郡王府的女眷不怎么中用。毕竟,今年一直没传出新的喜讯。

在庄嫔的眼中,像是耿姑娘和?刘姑娘就是成打?酱油的。

“……”杜嬷嬷在旁边一听着庄嫔的话,杜嬷嬷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劝?

杜嬷嬷是庄嫔的身边老?人,杜嬷嬷也发现一个真相。就是她家娘娘似乎真的很在意郡王爷的子嗣。都到了一种?有点疯魔的地步。

杜嬷嬷都担忧着,娘娘是不是操心?过甚?

“嬷嬷,你也替本宫多留心?一下。有那?等?底子好,瞧着好生养的,挑着性情墩厚老?实的,捡着合适的时候领到本宫跟前?瞧瞧。”庄嫔对杜嬷嬷又是吩咐话道。

杜嬷嬷一听庄嫔的吩咐,当即是赶紧的应承下话。

第60章

第60章

远在京都的千里之外?, 李隆暻在巡查夏汛之事。李隆暻走过春天时?,他?走过的路。如今重新再走一遍,他的心情不同。

一路行来, 李隆暻的心情还是复杂的。他自己带着查找答案的心,一一再是验证一回。李隆暻能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民生多艰难。

百姓的日子依然苦。李隆暻能做的事情不多,他?只是一个验收官员是否合用的钦差。

官员代?天子牧民, 官员们有本事治理好地方,百姓才可能有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春时?,李隆暻跟太子兄长走一遭。什么样的官员是好官员?

李隆暻读书时?,他?总以为青天大老爷就是好官员。一个好的官员, 就得跟儒家讲的一样, 最好是两袖清风,不贪污不腐败。

如今的李隆暻再清楚不过, 儒家的那些话, 讲一讲当成嘴面文章的就是儒家的门徒。若真能知行合一,那不是门徒, 那是圣人。

既然是圣人, 那可是百万人里未必能挑出来一个。

那么,就不能强求。对于百姓而言,他?们真正求的也不是一个大圣人来治理他?们。百姓需要的只是一个稍稍有一些能耐,能够少折腾,少摊派,多给百姓留活路的就是好官。

“……”

此时?的李隆暻站在一处山脚下, 他?望着农民地里的收成。李隆暻心头还是欢喜的。

夏收已过,百姓已经种上夏种, 只待秋收。

“哒哒哒”的马蹄声响起。

李隆暻抬头,他?看见远处来人, 还是有些熟悉的身影。李隆暻在原地等待,然后,待他?瞧清楚来人时?。

果?然是李隆暻眼中?的熟人。来的是如今棣州府的同知高起潜。

“下官见过钦差大人。”高起潜一来,他?一下马就给李隆暻拱手作礼。

“高大人客气。”李隆暻回一个礼节。

二人见面,自然又是相互述旧。

李隆暻因为太子兄长的原由,他?对高起潜的印象不错。此时?,李隆暻没多问,高起潜还是挺识趣的说出来此的原由。

“哦,高同知是巡查四方。”李隆暻笑问道。

“回钦差大人,正是如此。百姓方才夏收,如今还盼着今年的秋收。偏偏臣等收到水监衙门的上报,说是夏汛的水位拔动起伏与往年有异。”高起潜说起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