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

义不义是那帮腐儒在意的东西,他一个将军管什么义?

兵家管义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始皇帝打下百越后,当地的越民被当成秦民对待。】

【但秦二只要俘虏。】

【奴籍归贱主要是给这些俘虏用的】

【听话,才能当秦民。】

【听话标准:“言华夏语、书华夏文、承华夏史、尊华夏正统”。】

【先前发言的西南蛮后人,你们祖先学习能力肯定不错。】

【毕竟学不会秦言秦字的俘虏都不配流入奴隶市场,也不会有后代。】

【百越后人感激政哥的三征百越,不然落秦二手里那真不一定能有我。】

赵佗喜出望外!

天幕上出现了百越的后人!

秦二对西南蛮的凶残,反衬出陛下的仁慈。

百越人在赵佗的治理下,正在逐渐被秦人同化,但才短短几年,同化程度算不上高。

先前天幕说秦二会免除四赋徭役时,许多越人认为这是好事的同时,也觉得秦二软弱。

作为正统的“蛮夷”,自然是畏威而不怀德。

现在秦二的作为,反而让他们感到敬畏。

这不是软弱的君王!

百越后人的发言,更是让他们对始皇帝多出一分感激。

能当秦人,当然好过当俘虏。

………

儒家内部再起分歧。

征西南蛮之战到底是不是不义之战?

“以夏变夷,怎能算是不义之战!”

“伐无罪,征其民为奴,自然是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