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府试和院试,杜宝言和李茯茶想和马上又要远行进京的长子多待一会儿,考虑到襄平府城距杜家村不算特别远,就带着全家人一起来了。
小儿子春生只有两岁,正是最需要人时时刻刻盯着的年纪,杜家夫妻二人的注意力主要在他身上,杜云瑟怕妹妹九九被疏忽了。
九九乖巧摇头,走到兄长身边看桌上写满字的纸,她只能认出其中一小部分,但依旧为兄长骄傲。
“兄长,你府试后就要入京了,下次回来是什么时候呀?”
杜云瑟沉吟,“许是要到回乡参加乡试的时候了。”
这次考中秀才功名后,文晖阳已经给他安排了详尽的游学计划,让他在提高学问的同时增长见识,遍历民生百态,不仅要才高八斗,也要经世致用。
那个连中六元的许诺,文晖阳或许只是觉得欣慰,杜云瑟却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到的。
他能拿出手给华年的东西太少了,如果不能在科举一途走到极致,如何配得上那样的人?
“兄长。”九九的声音唤回杜云瑟,她小心翼翼地问,“到时候,我有没有机会见到华哥哥呀?”
杜云瑟摸了摸妹妹的头,认真颔首,“我会竭尽全力的。”
……
府试在端午节前一个月举行,院试隔了一个月,当院子里的绣球花开得繁盛如锦,巷口大杏树上的青杏有转黄的迹象时,带着县试、府试、院试三试案首归来的杜云瑟回到了熟悉的宅子。
他刚走下马车,就听到一道熟悉又有很多新鲜感的声音,一串脚步声后,一个十三岁豆蔻年华的小哥儿从门里跑了出来。
“云瑟!你回来啦!”
秋华年朝杜云瑟跑来,近到呼吸可闻时才猛地停下,脸上绽放出水波荡漾般的笑。
“嗯,我回来了。”身高腿长的少年的声音有些低哑。
秋华年拉着杜云瑟的袖子,脚步轻快地往里走,“我本来是要去城门口接你的,但是信里没说你从哪个门进京。快来快来,今天家里做了一大桌好菜给你接风洗尘,有我亲手做的,你猜猜是哪一道!”
杜云瑟看了眼被秋华年拉住的袖子,视线上移到身侧小哥儿毫无知觉的脸上,抿了下唇。
之前杜云瑟只是文晖阳的亲传弟子,虽然有个神童的名号,但京中才子数不胜数,年幼的他并没有引起多少人关注。
这次年仅十五岁的杜云瑟带着“小三元”的名号归来,京中权贵与读书人们终于开始正眼看待这位明日之星。
秋华年刚开始像曾经一样拉着杜云瑟陪自己出门逛铺子查生意,出去几次后,突然不再叫他出门了,甚至不再跑到杜云瑟住的西厢“打扰”他读书。
杜云瑟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也无法直问,只能眼睁睁看着秋华年避开自己,书册上的圣贤文字变成了一团乱麻。
太子大婚在即,出于典礼要求,梅望舒出宫居住在专门的府邸里,秋华年经常被宣去陪小舅舅说话。
梅望舒看出秋华年心不在焉,刮了下他的鼻子,“今日的新戏不好看吗?”
“没有没有,我在想别的事。”秋华年在一群人紧张的视线中摆手。
伺候未来太子妃的人谁不知道,太子妃的小外甥文华年是他最宠的晚辈,要是这位小祖宗说一句戏不好,不等太子妃说什么,太子殿下就要先“投其所好”整顿府里了!
梅望舒让周围的人退下,看着他若有所思,“听姐姐说,你最近很反常。”
“嗯?”
“不像往常那样缠着杜云瑟了。”
秋华年愣了一下,恼羞成怒,“娘亲怎么什么都和小舅舅说!而且我哪里缠着他了,我们只是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好而已。”
梅望舒轻笑一下,“真的?”
“真的!”
“那你为什么那天上街遇到有人打听杜云瑟婚配后,气得出门再也不带他了?”
秋华年大脑嗡的一声巨响,张了几下嘴,伶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