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要是男知青娶了咱们队上的姑娘,或者两个知青结婚的,我号召社员给他们盖房子!”
大队长们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是一脸的怀疑。作风问题哪个地方不查了?也没见其他生产队搞成这样呢,难不成就第七生产队胆子比耗子都小?就这样怂了?
眼见问不出别的,大队长们也只能低头认了,总觉得赵建设这人别的本事没有,偏偏运气特别好,手底下的社员能耐不说,分给他的知青们还都是耗子胆。
唉,这人比人简直能气死人!
第038章
最初, 那些大队长们只是看个热闹顺便感概两声,可没过多久, 县里的批斗之风就彻底蔓延开了。乡下地头是比县里要好一些, 可只要有人举报,照样要糟。
拉去公社开大会、搞批斗, 完了这事儿不单会被记入档案里, 还得调离原本的工种,去干最苦最累的活儿, 譬如挑粪一类的活儿,就是专属于这些“坏分子”的。
在各个生产队都噤若寒蝉的时候, 第七生产队照样该干啥就干啥, 丝毫不曾受到半点儿影响。
也是, 谁让他们队上但凡有点儿苗头的,全部都结婚了,哪怕没赶上第一波集体婚礼, 这不是还有第二波吗?赵建设的态度一贯很明确,他相当支持当地社员跟知青结合, 既能让远道而来的知青们有种融入当地的感觉,同时也能大幅度的提高本队的文化水平。
在此之前,生产队里学历最高的就是初中毕业, 就这样也没几个人。剩下的里头,有小学毕业的,也有只念过两三年小学的,更多的则是彻头彻尾的文盲。
可现在就不同了, 甭管知青们有多少小毛病,最起码他们都是有知识的文化人,里头最差的也念过初中,高中毕业的也就有个。哪怕中和一下,那不也提高了不少吗?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第七生产队以及大队长赵建设,频频出风头。被表彰、得奖励,蝉联先进生产队以及优秀大队长的荣誉称号。
不单如此,兴许是因为榜样做得好,那些一开始没打算在队上安家落户的知青们,最终还是忍不住了。
他们原本是因为谨慎才不敢冒然出手,心里又记挂着回城的事儿,生怕一旦结婚生子就失了回城的机会,一直憋着没敢搞对象。等赵建设闹了一出集体婚礼后,他们刚开始还庆幸没为了一时的爽快把自己搭进去,后来……
谁能想到啊,选择结婚了的知青们,男的有媳妇儿帮着做饭洗衣,着实松快了不少;女的也有人疼了,帮着下地干活,挑水生火。就他们,啥都没有,孤零零的一个人过日子。
一开始还能自我安慰一下,想着回城的命令一来,那些选择了结婚的人还不得后悔死。结果,左等右等也没等来回城令,倒是等来了一帮小孩崽子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