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
未尽之事!
次日的晨鼓敲响之时,往东南方向前去的人马又多出了一路。
但对于身在建康的百官来说,他们可顾不上这个。
天光尚未大亮,他们就已聚集在了御史台。
这里本是当朝皇帝的“耳目之司”,负责代表皇帝监督各级官吏的所作所为,也能偶尔负责参与案件的审判,不料却被应朝新君选作了考核之地。
但又好像极为合理。
负责纠察百官的侍御史自打朝纲败坏后,就已等同于闲置,如今总算是有了个新活。从指出“违反朝仪”到严盯考场纪律,从某种意义上还能算是专业对口呢。
谢重哆嗦着走过台院前的阶梯,莫名觉得此地森冷的气氛让人更觉紧张了些。
昨日城上集会之后,他便难得翻开了收藏的诸多律令条文和治世之书,甚至挑灯夜读了大半宿,才终于和衣睡下。
今日早起之时,都觉有些头重脚轻。还是听到死了丈夫的女儿谢月镜又同他呛声,才比先前清醒了些。
坐入“考场”坐席上,他又揉了揉额角,终于重新找回了些耳清目明的状态。
多少年了!
除了年少之时聚集在长辈门前的情况之外,他有多少年没经历过这种所谓考校了。
永安明明出自王谢高门,该当以此身份为荣,到底为何非要搞这样的一出!
但幸好,他虽有多年疏于读书,进学惫懒,昨日翻书之时就已发觉,那些早已刻入意识里的诗文,就算时隔多年也不会忘记。虽未必能领先于群臣,但怎么说都要比那些觊觎朝廷官职的凡夫俗子强多了。
他刚想到这里,忽见在他的旁边坐了一个人,还是个熟人。
谢重大惊:“你为何会在这里?”
庾鸿戴着镣铐,抬起手来便是一阵叮铃桄榔作响,麻木地回看了谢重一眼:“我父亲向陛下求来的,说他自己殿前失仪,被锁拿无妨,我却是朝廷的官员,也并未做错事,为何不能前来考试。若能侥幸继续受封应朝官职,也算庾氏为陛下多提供一位良才。”
谢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