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是这浑浊的世道之中,民声无应,自我倾听。】

【大应未来的国号, 也是自此而来。】

对上了,全对上了!

天幕之下,大应朝臣望向天幕的眼神, 有多少道是如释重负,惊喜万分地亮了起来, 便有多少道是忽然暗沉了下去。

先前王神爱毫不停歇,在弑君篡位后选择不再等待天幕所说,就已议定国号,即刻登基,在一些仍不愿相信王朝更迭的朝臣看来,简直是在自取灭亡。

倘若她今日决定的国号与天幕所说的不同,哪怕先前已被报出了名字, 又怎知不会折损威望。话说的好听, 实际上能不能真如她想的那样发展,就真不好说了。

她毕竟是一位根基浅薄的帝王!

可今日今日天幕刚刚重启, 便已将这个国号宣读了出来, 作为对天幕之下立国定号之人的回应,仿佛是一记重重的巴掌, 扇在了这些意图看热闹的人脸上。

比如此刻正在为司马道子“守灵”的谢重,就两眼发直地朝着天幕看去。

他因答卷表现不当而被褫夺官职、送离建康的时候,心中仍有一线微弱的希冀, 希望王神爱的激烈冒进会给她带来麻烦, 那么他们这些人也就有了聚集起来反抗的机会。可现在

“怎么会这样呢?”他失神地喃喃,像是照镜子一般, 从周围的人脸上看到了与自己此刻相同的神色。

全完了全完了!

有这句天幕上下呼应在,永安本就攥取在手的民心将会更为稳固。

更可怕的是,她那句“朕愿四野之声,皆有所应”,原本也只是传入建康百姓的耳中,传到原本隶属于晋朝的领土上,现在因天幕投照,便能越过眼前的长江,越过更远处的黄河,抵达北方的疆土。

人力的声音所不能抵达的距离,就这样被一种超自然的方式拉近了。

那些人相不相信不要紧,起码他们听到了。

就连站在拓跋珪身后的崔浩,都有刹那的恍神。只是想到那位永安大帝对于世家的打压,才渐渐找回了神思镇定下来,唯余黄河之前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