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大江更上游的地方,也就是历阳以西的地方,江水要更显清澈得多,落木秋风里说不出的清冷。

或者说,是肃杀才对。

一片江中沉浮的木枝本该顺江而下,却先一步撞在了一艘战船之上。

倘若顺着这片被拦住的木头往上去看,就能看到,舟楫横江,旌旗招展,高悬着的“桓”字大旗,昭告着这一众荆州军的归属。明明战鼓未起,却仿佛在下一刻就要挥兵东进。

但此刻的桓玄只是披着大氅,站在主舰的风口之上,遥遥望向东方,仿佛这样就能让他看到建康的风云。

更准确的说,他在等。

等他派遣去建康探查消息的使者,将那头的消息带到他的面前。

忽然之间,桓玄的眼睛眯了一眯,望向远方的神色里有了一瞬的变化,“那边是什么人?”

同在船上的卞范之骤然听到这样一句,快走两步到了船边,顺着桓玄看去的方向张望,果见那头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与先前有别的红点,向这头靠近而来。

那个靠近的红点很快变得清晰了起来,变成了一艘江上小舟,伴以一面用于通告旁人的红色旗子,俨然是一位信使。

只是让人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当这位信使被接到船上后才发觉,这竟是一位身着缁衣的尼僧。

她一脸平静,仿佛是来此地讲授佛法一般,将一封锦书卷轴送到了桓玄的面前。

桓玄心中隐有一个猜测,眉眼间先摆出了迫人的冷意:“江上战船陈列,这个时候送信,不怕我先杀了你?”

女尼比了个佛礼,“令我送信的人说,晋朝以孝治天下,桓将军杀了前荆州刺史,似有心举兵,必定是认为自己比他们要强。起码也要多一些信义,也多一些不斩来使的礼数。”

桓玄:“”

这话他没法接。

所谓的晋朝以孝治天下,大概应该说,是除了用于“举孝廉”的孝之外,真没什么剩下的礼义廉耻。甚至就连这个孝到底有多少分量,也当真不太好说。

现在对方一句要比晋朝强,总得多点美好品德的说法摆了出来,他能怎么办!

桓玄沉声改口,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将信拿来吧。”

那张卷轴很快在他的面前展开。

桓玄的眼帘一动,手上的力道忽而加重了几分。

只因他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封特殊的来信之上,有着和天幕上一模一样的字迹。

那是永安大帝的字!

作者有话说: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

明天中午见

第23章 023[VIP]

不是因为字有缺笔, 而是字形风格,都足以让桓玄做出这个判断。

这就是永安大帝的字。

不会有其他的可能!

方今品评书法的风气盛行,当日天幕上展现永安大帝手书的时候, 王珣的第一反应是“字如其人”,今日桓玄乍见此信,也是同样的反应。

但该说不说, 这字端庄稳重,一点也不像是会说出“天街踏尽公卿骨”的人应有的性情。

桓玄心中思量, 这会不会是永安习惯性披着的圆滑伪装。可惜,顺着这条思路往下想,也还是难以揣度出对方的身份。

“他真是好大的胆子,一点也不怕我顺藤摸瓜,从你这里查下去,告发到朝廷,让他们将永安揪出来。”

那女尼没有回话。

“行。”桓玄自己都要被气笑了。

在对方的沉默中, 他自己其实已经有一个答案

是, 他不会告密的。

或者说,他还有一种近乎直觉的预感, 从这女尼的身上打听不到多少与永安有关的事情, 这二者之间也大有可能不是直接联系。

那他的告密,除了平白给自己惹出麻烦以外, 没有任何一点用处。

还不如

好好看这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