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寒门也可凭才学得到重用的话,他或许也真在其列。按照祖籍来算,他乃是昔日汉高帝刘邦庶长子刘肥的后代。

可就像孙恩借用的那个身份充满了往脸上贴金的意味,这个所谓的刘肥后代,真实性就很有待考量。

起码在刘穆之有记忆以来,他便居住在京口巷陌之间,与寻常人家无异。

或许唯独有些区别的是,他家总算还能供应得起些许笔墨,让他有识字学文的机会,又因天资聪颖,通读尚书左传之书。待得长成后,又得到了朝廷那位建武将军江敳的赏识,在军中做了一位主簿。

若是天幕说到的名字,是什么刘大、刘富,或许还有太多重名的可能,但“刘穆之”,却并不是一个很大众的名字啊再加上了京口这个限定,就更加不是。

“你说,户部尚书是什么官职?”刘穆之面露思索。

尚书好说,自昔年汉武帝以少府尚书处理政务起,“尚书令”慢慢发展起了权力,又为了遏制尚书令独大,实行分曹治事。到了曹魏之时,定为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五曹,沿用至今。

这个户部尚书约莫就是类似于这样的官职。

而“户部”户,即民户,许是与天幕提及的隐户入籍、土地赋税有关?

要这么说的话,应当与度支曹尚书有些相似。

但想来是因新朝需有一套重新运作的选官方案,在官职体系与名称上都有了不小的改动。

他一边想,一边口中喃喃,忽觉自己又被推了一下。“你呀现在是关心户部尚书是何官职的时候吗?我若是你,便即刻动身往建康去,说你就是那个刘穆之。你信不信,先前天幕未报出刘大将军名字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前去冒领,现在有了明确的三个字,同名同姓的必定有人动了心思,可又有几人能如你这般?”

别看主簿只是个小官职,放在刘穆之这样出身的人身上,已不寻常了。

若能一步登天,岂不更好?

刘穆之却伸手,将同伴按了下来:“若是所谓的刘穆之慕名来投,便能即刻备受重用,于真正有才能的人来说,不是宣扬唯才是举的千金买马骨,而是偏听盲从。”

他望了眼天幕,微微叹了口气。这既像是提早宣告了未来,又让人总想怀疑,未来已多变数,未必就会再如它所说的那样发展。

他也更不希望,所谓的君臣携手,是因为这样的上天宣告。

事已变,人又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