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身体重重地撞到对面的墙壁上,嘴角渗出鲜血。
李冰的眼神冰冷而坚定,她虽然要藏在幸存者中间,但并不代表她要忍气吞声。
强壮的男人看到自己的兄弟被踢,愤怒之下直接向李冰挥拳。
李冰身手敏捷,一手接住他的拳头,另一只脚同时踹出。
强壮男人也被撞到了墙上,痛得龇牙咧嘴。
李冰冷冷地警告道:“这个房间归我了,都别来招惹我。”
然后,她关上了门。
若不是她初来乍到,又不想引起华夏基地的注意,她绝对会杀了这二人。
用脚指头想也会知道,这两人定不会善罢甘休。
房间附近的幸存者都看到了这一幕,知道李冰不是好惹的,纷纷关上了门。
而门外的两兄弟,只能悻悻地离开。
报仇的事情以后再说,他们必须先找到一个干燥的房间,否则在这寒冷的夜里,他们很可能会被冻死。
这一夜,李冰出乎意料地睡得格外安稳。
华夏基地的巍峨身影就在不远处,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守护着这片海域。
虽然她内心深处对华夏基地仍存有一丝畏惧,但那强大的存在却也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安心。
一大早。
“海洋绿洲号”的幸存者们被召集到甲板上,等待着新的安排。
甲板上搭了一个棚子,阻绝了酸雨。
每人领取了一粒代餐胶囊和一碗热汤。
李冰学着其他人的样子,小心翼翼地舔干净碗底的汤渍,连一丝一毫也不舍得浪费。
她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停泊在一旁的游轮,这才发现,船队并没有像她预期的那样继续航行,而是停留在了原地。
她心中一动,想来华夏基地正在与东南军事基地商议如何妥善安置这150万幸存者。
这个庞大的数字,代表着希望,但也是一座大山。
整个东南军事基地船队的物资几乎已经耗竭,更不要说越往北极温度越低,保暖衣物也是一大问题。
果然,早餐过后,船头编号为11号、12号的游轮缓缓驶来,与“海洋绿洲号”并肩而停。
船梯架起的瞬间,一队士兵整齐地站在甲板上,开始搭建临时防酸雨的棚子。
扩音器里传出了响亮的声音:“大家听好了,由于‘海洋绿洲号’上的幸存者数量相对较少,单独占用一艘游轮会造成燃料的浪费。而且昨夜的事故导致游轮上有一半的房间进水,现在所有幸存者需要转移到其他船上。”
“请准备好的幸存者前来这边登记,领取新的身份卡后即可上船。”士兵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不容置疑。
李冰这才注意到,那艘11号游轮原来是之前船队里的“海鸥号”,曾经是一个私人基地的游轮,如今已被华夏基地接管。
而12号,则是一艘运输船,之前也是船队里面的。
甚至连跟随在军舰后方的两艘军事运输船也被重新编号为15号和16号。
看来,如今整个船队都编入了华夏基地。
然而,这一消息却引起了幸存者的一片哗然。
许多幸存者纷纷表示不满和担忧,他们害怕在新的游轮上会遭遇未知的挑战和困难。
有人担心与家人分离,有人害怕原住民的欺负,还有人舍不得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的红薯苗。
甚至有人提出:“让我们离开也行,我们要去华夏基地的诺亚方舟,不想去别的什么11号还是12号船。”
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大部分幸存者的赞同。
在他们心中,华夏基地是国家力量的象征,而诺亚方舟更是坚固无比的庇护所。
李冰在心中摇头,她才不想离华夏基地官方那么近呢。
然而,军方的人却给出了明确的答复:“诺亚方舟里面已经没有床位,连东南军事基地的基地长都没有住进去,请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