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21 / 50)

剪帽遮……但工厂只有那些,全市范围内却有几万个居民生产小组。若想拿到工厂订单,也是需要走走关系、找找门路的。小叶是656厂子弟,也许有这方面的人脉。然而,叶满枝却理所当然地说:“这些新产品就是卖给批发市场和供销社的呀!”众人:“……”

有点扯了。供销社的大门有多难进,大家都清楚。人家总不会因为你长得漂亮,就把产品收下吧?赵二贺好奇地问:“小叶,你怎么说服供销社收下这些产品的?”“不用说服啊,市场上缺什么,我就让手工小组生产什么,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能直接送进供销社的柜台。”“那你咋知道市场上缺什么?你总不能天天去市场上守着吧?”叶满枝要负责婚姻登记,管着扫盲学校和煤炉厂,不可能再有时间去做市场调研了。“商品信息是我四哥叶满桂,以及魏大爷提供给我的!”“哪个魏大爷?”“就是魏国进魏大爷,”见众人仍没反应,叶满枝只好说出对方那个诨名,“魏监进!”“哦哦哦~”原来是他呀!提起“魏监进”,大家瞬间恍然了。魏监进在解放前是个经纪人。经纪人是干啥的呢?就是帮买卖双方牵线搭桥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干股和回扣。解放以后,这种吃回扣的经纪人被国家取缔了,大部分经纪人主动或被动转行。有人去商店做了售货员,也有人被安排进工厂的供销部门。魏大爷当时被分去“生猪交易服务所”当了业务员。不过,他前年就退休了。退休以后不忘初心,时不时就要帮人家牵线搭桥,赚点外快。被工商和派出所抓住以后,死性不改,放出来之后继续干。别人是二进宫,三进宫,魏大爷已经不知是第多少次进宫了,大家就给他起个外号叫“魏监进”。像他这样的,主要以罚款和说服教育为主,所以,魏大爷也算是街道办的熟人。一年总要被街道教育好几回。穆兰一方面觉得小叶能把魏监进挖掘出来,算得上是知人善任,一方面又觉得这事不太靠谱。“那魏国进没跟你要回扣吧?”“没有,我让他担任‘家庭手工服务社’的顾问了,他经常去各大市场转悠,所以我每个月给他报销8毛钱的交通费,那账本上都记了。”叶满枝能跟魏大爷搭上线,还多亏了她四哥。四哥那些花鸟鱼虫,就是魏大爷帮他找门路销出去的。这俩人经常一起逛市场,全市各大市场都被他俩玩儿遍了。8毛钱的交通费里,其实还有四哥的4毛,但她要是说四哥的车费也被她报销了,似乎有假公济私的嫌疑。张勤简狐疑地问:“咱们什么时候有这个‘家庭手工服务社’的?”“我当时随口忽悠他的,”叶满枝赧然道,“没想到魏大爷还挺相信,干活特别起劲。”众人:“……”办公室里沉寂了很长时间,隔了不知多久,穆兰才打破沉默说:“我看还是可以开办一个‘家庭手工服务社’的,就让魏国进当顾问吧。”他们是国家干部,不能骗老头干活。这魏国进要是真能把家庭手工业的收入搞上去,由街道给他发点补贴也没什么。“看来小叶这汇报材料填得没什么问题,”穆兰笑道,“老张,你还是跟区里解释解释吧,这是咱们干部的真实成绩。另外,申报先进集体的材料也要重新整理一下,把家庭手工业取得的成绩加进去。”她心里有点为叶满枝惋惜。虽说她让四个年轻人都写了先进个人的申报材料,但那主要是为了鼓舞激励年轻人的。评奖委员会考察的是一整年的成绩,原则上,先进个人必须工作满一年。光明街的五份申报材料中,只有魏珍符合要求。她今年在街道组织开办了一家养老院,把很多无儿无女,鳏寡孤独的老人送进养老院集中照料,在福利工作这方面也算成绩斐然。这个先进个人的奖项,很可能会评给魏珍。不过,家庭手工业的进步,兴许能为先进集体的奖项增加一些砝码。……张勤简亲自往区里跑了一趟,向评奖委员会解释了家庭手工业数据造假的问题。造假是不可能造假的,这就是我们街道的真实水平!1956年第四季度,光明街的家庭手工业收入,位列正阳区第一,总金额是第二名前进街的两倍!如果只是多个三五百块,区领导也许不会有什么想法。但是一下子多了1500多块钱,那领导肯定要过问一下啦!分管工业的副区长很快就组织了一个调研组,来光明街上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