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33 / 48)

陈莹和叶满枝面面相觑。陈莹苦着脸说:“我就知道,老苗不可能做亏本买卖,他逮到机会就要让学生参与实践,外加写论文。”叶满枝问:“搞这个活动会不会耽误你们去企业实习啊?”“没事,实习单位还没着落呢,今年去不了的话,就只能安排到下学期了。其他院系都是大四大五实习,但老苗比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咱们系的学生大三就要出去实习。”大一的技术课还没做过鼓风机,那150台鼓风机的任务,要由大二大三的学生组织生产。除了要写一篇论文,其他工作都不需要大一新生参与。叶满枝把鼓风机的订单要求告诉她,便无事一身轻,溜溜达达去教学楼上课了。*焦炭到位以后,工业经济系的小高炉正式开始炼钢。因着全天都需要有人在炉边守着,炼钢突击队的那些学生格外忙碌,下了课就跑去小高炉交班。这就显得“物资供应先锋队”的成员们很清闲了。以防被人挑毛病,叶满枝也下了课就往外跑。对外的说辞是,出去拉关系找订单。实际上,她直接坐车回家了。“你回来得正好,帮你嫂子看着点出租车,”常月娥将小婴儿交给闺女,“我跟你三嫂四哥去粮站买点粮食。”“买粮食还需要三个人一起去呀?”叶满枝手忙脚乱地接过襁褓,“要不让我三嫂看孩子吧,我跟你们买粮食去。”黄黎刚出了月子,只想出门放放风,摆手说:“没事,这小子挺好带的,我刚给他喂过奶,你注意给他换尿布就行了。”叶满枝“哦哦哦”地哄着侄子,急忙问:“我听同学说,现在买粮食不限量了,是真的吗?”“真的啊。”常月娥翻出两个面袋子,又指指自己米缸,“否则我们哪能买那么多粮食?”四哥已经被支使着跑了四趟粮站了,摊在椅子上说:“妈,咱家买了两大缸粮食了,这么多粮食一时半刻哪能吃得完?这不得招虫嘛!”“我算是被限量供应闹怕了,这回粮食丰收,我得敞开了吃大米,今晚咱们蒸一锅大米饭!”常月娥用面袋子在他身上抽了一下,“再买二十斤白面就不买了,你快起来!”叶满枝心里一直对黄大仙囤粮和粮食丰收的事犯嘀咕。这会儿见了三嫂,便有意无意地往她脑门上瞧。然而,黄大仙这回却直接将心里话说了出来。“粮食可能真的丰收了,但也不至于亩产成千上万斤吧?只要没达到亩产千斤,恢复粮食限量供应是早晚的事。咱家人多,每到月末那几天,粮食都不够吃,不如趁着现在不限量,多攒一些粮食!虫子能吃的粮食,人也能吃,生虫也没关系。”这年头的粮食里,石子、沙子、虫子什么都有,吃惯了精米的黄黎也渐渐习惯了时下的大米。淘米时遇到黑色的小虫子,还能面不改色地将虫子挑出去。不过,黄黎也没想到城里的粮食居然会不限量供应,早知如此,她就不用提前那么早囤粮食了。她最早囤的那批已经变成陈粮了。听了老三媳妇的话,原本打算再买一袋面粉就收手的常月娥,又犹豫起来。她最初没想买那么多粮食,是老叶说粮食亩产万斤纯属扯淡,她才开始囤的。叶守信是正经农村娃,从小就跟着家人在农村种地,地里能有多少收成他最清楚了。他听到广播里的播报以后,大骂那些人吹牛逼,还在周末往老家跑了一趟,问他三弟在地里施啥肥,凭啥能亩产千斤万斤?叶老三说今年的收成确实比往年好很多,但绝对没有亩产千斤。他们也不知道人家那千斤是咋来的,本来粮食丰收大家都挺高兴,还往公社报了喜。结果人家的收成都比他们的高。队长已经带人去亩产千斤的公社取经了。常月娥没种过地,不知道该听谁的,但她手里有钱,家里也有地方,多买点粮食慢慢吃也没什么。“四哥,你买粮食的时候,帮我也买点呗?”叶满枝递了十块钱给他,“先买两百斤大米,回头我把钱给你。”以前粗粮和细粮都是限量供应的,如今不限量了,那她肯定要吃细粮啦!她喜欢吃米饭。“嫂子,出租车能出门晒太阳不?”叶满枝问。“能。”黄黎对儿子这个绰号实在是无语,他们两口子已经给孩子起名叫起祥了。但大家叫顺了嘴,除了亲爹妈,所有人都叫他出租车。“那我带他回我那边待会儿,我家现在还有阳光呢。”叶满枝跟他们一起出门,让四哥推着她家的自行车去买粮食。而后就抱着小婴儿回屋,将孩子放在了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