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6 / 52)

说,都是重中之重,甚至比生产销售更为重要。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重要生产资料都是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国家计委每年召开两次订货会,一次全年订货,一次预拨订货。开完全国订货会以后,就该轮到各省市组织企业订货了。叶满枝在食品厂工作的时候,并没资格参加省里的订货会。在订货会上预定的都是“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统配物资”。而食品厂的原料大多是农副产品,包装用的马口铁和玻璃瓶,都能由滨江市物资局直接拨付。所以,她还是第一次参加全省统配物资订货会。省级订货会的会议规格很高,从会议地点就能看出一二了。普通会议通常是在各单位的会议室,或找个机关招待所进行。但人家“全省统配物资订货会”,是在友谊宫召开的!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外事宾馆,友谊宫一直是全市最高档的宾馆。哪怕因为中苏关系破裂,“中苏友谊宫”变成了“友谊宫”,人家的地位依旧超然。曙光厂这次来了五人参加订货会,除了三名厂长,供销科和生产计划科的科长也来了。他们要订购的物资包括钢材、生铁、煤炭、铜、铅、铜线、铝线、车床、钻床、铸造设备,反正零零总总有二三十种。但是,由于曙光厂还没正式接到生产任务,他们的订货数量都是估算的,省里未必能按照他们的要求拨付物资。所以,几人还得见机行事,随时调整己方的订货单。大会为期三天,曙光厂一行人从郊区进城,走进会场时,大部分企业的厂长经理都已经到场了。会场上方挂着“1966年第二季度全省统配物资订货会”的红色横幅。依照惯例,会议开始后要由领导讲话,传达一下全国物资局长会议的精神啦,强调一下工业学大庆啦,各企业从上到下要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啦。这都是老生常谈,要是让下面这些厂长经理上台去讲,可能比省物资局长讲得还好呢!不过,台上的物资局长很快就讲了一件新鲜事。“在全国物资战线学大庆的会议上,要求各级物资部门建立服务队,把服务工作做到生产建设单位中去。根据会议精神,我省的各专业公司也成立了服务队,很快就会进驻各大企业,上门送单、上门结算,深入供销部门、技术部门、车间仓库,调查研究、反映情况,为生产建设服务,真正做到管供、管用、管节约……”闻言,台下的一众企业领导立即嗡嗡议论起来了。台上的领导喊了两次“安静”,都没能让会场里安静下来。田春山悄声问:“物资局这是啥意思?”又是调查研究,又是反映情况,还要求节约,是不是要缩减各单位的物资供应啊?雷万元抱臂说:“还能有啥意思,服务队就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想那么多干啥?”会场里的议论声太大,物资局长提高音量说:“大家注意会议纪律,哪个单位的同志有疑问可以站起来发言,大家一起讨论讨论。”话落,会场里安静了不少。但是没人当出头鸟主动提问。这个服务队听起来像是给企业服务的,但是很多企业习惯在仓库里预留一部分物资以防万一,要是被服务队摸清了厂里的库存情况,那下次订货的时候,八成要削减一部分了。会场里出现了十几秒的真空,台上台下都没人发言。见状,物资局长轻咳一声,准备继续刚才的讲话时,又瞥见会场中间有人举了手。他点点头说:“第四排有一位女同志举手了,这位同志有什么想问的?”叶满枝在几百双眼睛的盯视下站起身,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大喇叭。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先唱了一个高调。“省计委和物资局能组建服务队,深入企业为我们解决实际困难,真的是及时雨……”其他企业的领导:“……”

还以为有人能反映群众的呼声了,结果来了一个拍马屁的。台上省计委和物资局的几位领导都笑着点了点头。就是嘛,省里搞服务队的初衷就是帮企业解决困难。没想到这些企业领导的反应竟然这么激烈。叶满枝继续夸夸:“我刚才听孙局长提到,服务队将为企业上门送单,上门结算,这样确实能为企业节省很多时间。如果真的能落实,那服务队可以说是物资部门与我们企业供需之间联系的纽带了!”孙局长觉得这位女同志讲得挺好,但是夸几句就可以了,没必要占用太多时间,他正想让对方坐下时,又听叶满枝说:“不过,我还有一个小小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