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43 / 60)

定有他好果子吃!评比会准时开始, 机械局副局长上台讲话后,很快就公布了这次的评比细则。与前些年的省优、市优评比不同,这次的评比要评出水平、评出干劲, 更谦虚谨慎,也更勇于揭露矛盾。具体表现是, 将产品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较好产品”“一般产品”和“较差产品”。副局长的话还没讲完,现场便炸开锅了!“什么意思?怎么还有较差产品呢?”“以前都评优质产品,这次评较差产品有什么意义?”“没听领导说嘛,要勇于揭露矛盾,让较差产品知耻而后勇!”大家的议论声压都压不住。叶满枝也有点头疼了。她以为这种质量评比就是评优,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那不给质优称号就完了,对企业其实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曙光牌电视机还在亏损,尚未走到追求高质量的阶段。所以,她来参加评比就是走个过场,主要还是跟那几家军工厂的代表商量供货问题。可是,这次怎么还要评“一般”和“较差”啊?康健刚从厕所回来,听到评比规则后,往评审席的方向扬了扬下巴,小声问:“叶主任,台上那个是不是你家属啊?我瞧着有点像呢!”“嗯。”“那咱就不用担心了,”康健语气轻松,“咱已经打入敌人内部了!”“……”叶满枝打破他的幻想,“20个评委的分数要算平均分,即使他给咱们打个满分也没啥大用。”大家与前后左右的同志议论着,都有点担心自己被评成“较差产品”。叶满枝重新望向评审席,等了几秒,才与若有所觉的吴峥嵘碰上目光。当对方看过来时,她没再回以眼刀,隔空轻努了努嘴,企图现场贿赂评委。吴峥嵘的严肃脸没绷住,倏地笑了起来。“吴所笑什么呢?”“没什么,”吴峥嵘收回目光,看了眼手表问,“评审工作什么时候开始?抓紧时间吧。”这次被抽中参与评比的企业有七十家,产品多达上百种。评比工作要分两天进行。叶满枝和康健都是刚接触电子行业的新人,在椅子上坐了没多久,便起身去看陈列区摆放的产品。曙光牌黑白电视机是本省自产的第一台电视机,很有排面地单独占据着一个展台。那展台前面围满了人,全是来欣赏电视机的。曙光厂三人的内心一面骄傲,一面忐忑,尤其是叶满枝,昨天吴峥嵘提起了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只有500小时的问题,这让她直觉不太妙,频频观望评审席那边的反应。收音机和电视机都是在第一天上午进行评比的。午饭之前,评审组公布了17种型号的收音机,以及一种型号电视机的质量评比结果。“较好产品”有5个,“一般产品”有10个,“较差产品”有3个。叶满枝看到了自家产品的打分情况,吴峥嵘作为亲属需要回避,20名评委中只有19人打了分。平均分是3.97分,处于0分-4分的区间,被评为“较差产品”了。听到结果的一瞬间,曙光厂三人都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他们早有心理准备,以电视机现有的工艺水平来看,被评为“较好产品”的概率不大,但评个“一般产品”还是有很大希望的。没想到评审组连个中不溜的“一般”都没给他们,竟然直接评为较差了!要知道电视机是省里的新产品,第一次参与质量评比就给他们一个“较差”,那是不是太打击企业的积极性了?潘昆仑被气得脸色涨红,“他们那么能耐,怎么不来生产电视机呢?整天拿着数据和技术资料纸上谈兵有什么意义?这就是完全不考虑生产一线的实际困难!”他以前在省大当系主任,也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来曙光厂干了几年,才对科研成果转化的难度有了认识。如果一线的生产技术跟不上,那谈理想就是瞎扯淡!叶满枝攥着那张评分表,热血直冲天灵盖,两只耳朵嗡嗡的。“走,咱去找评委问问,电视机只有这一个型号,他们是基于什么标准打分的?”“算了,”康健试图拉住她,“跟评委理论有什么用,人家指定要一一细数咱们的不足!”潘昆仑站在叶满枝这一边,“数就数,我想听听他们是怎么打分的!”两人气势汹汹地跑去了评审席。叶满枝迅速整理好情绪,对机械局的副局长客气道:“章局,咱们这次评比的目的是评出干劲,评出水平,那我们能不能请教一下评审组,电视机的扣分点在哪里?以便我们回去提高产品质量。”章局没异议,让她去问那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