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灯、电话、洗衣机、电视机全有了,这不就是四个现代化嘛!”“哈哈哈哈!”电视室里热闹地哄笑。“听说咱厂的电视能调五个频道呢,老刘,你再给大家调一调其他节目!”老刘跑过去旋转调台的旋钮,不多时,画面上就出现了一个领导们开会的画面。“我还从没见过领导开会呢!这是哪里的领导呀?”“北京的!”老刘说,“这是滨江台转播的北京电视台新闻!”“咱可真是出息了,连北京的领导都见过啦!”事实上,透过这块小小的荧光屏,曙光厂家属院的居民们,不止见到了北京的领导。冬去春来,岁月流转,他们见识了前来访华的美国总统,也瞧见了不受群众待见的日本首相。孩子们每天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成为了一个个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叶主任,我的叶主任!电视机这么紧俏的产品,你不组织工人三班倒赶生产,合适吗?”中江专区百货公司的革委会主任堵在叶满枝的办公室门口。“姜主任,我也没办法,现在两班倒就已经是极限了!”叶满枝当然也想赚钱,但是厂里人手不够呀!不用市财政补贴亏损以后,曙光厂便开始大干快上搞生产了。只用五个月,就完成了全年12000台电视机的生产任务。但是将工人安排成两班已经是极限,再增加一个8小时班次的话,无疑需要另外招工。而且是整机车间、显像管车间、偏转线圈和高频头车间一起招人。那人工成本必然要涨上去。黑白电视机的利润才十来块钱,她哪敢随意增加人工成本!“叶主任!”姜贺恳求道,“我们中江专区的电视台初建,老百姓都等着看电视呢,这次说什么也得给我们匀1000台吧?”叶满枝为难道:“姜主任,德化专区也建了电视台,这个月的货被他们订走了,你们还是等下个月吧!”“那你们就增加一个生产班次嘛。”姜贺嚷嚷道,“这几天不是又在开大会动员知青下乡嘛,你们厂那么多厂子弟等着进厂工作,你也给年轻人们一个机会!”叶满枝被他纠缠得头疼,指了指手表说:“省领导召见,我三点之前必须赶过去,姜主任,你去找我们厂的王主任或康主任说吧,我得走了!”不再跟他啰嗦,叶满枝背上挎包,动作麻利地跑下楼梯。她乘车来到刚成立半年的省工业局,直奔局长办公室,喊了声“夏局”。夏竹筠刚从会议室出来,马上又要衔接另一场会议,开门见山地说了找她的目的。“中央有意从西方引进一批国内急需的成套技术设备,可能要拿出四十多亿美金,这将是继二十年前从苏联引进156个项目之后,最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叶满枝屏息凝神细听,小心脏忍不住扑通扑通乱跳。夏竹筠叹口气,小声说:“这几年咱们省里的工业几乎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发展,我准备尽量去中央争取一下,为省里引进几套先进设备。”“夏局,大概要引进哪方面的设备啊?”“冷轧机、火电机组,还有农业方面的设备,反正能争取的就尽量争取吧。”夏竹筠问,“我记得你们厂参与过彩色电视机的研制工作,现在进展怎么样了?”叶满枝心说,不怎么样啊,潘昆仑去天津战区只是协助攻关,主力还是天津的同志。曙光厂的工作重点还在黑白电视机上。但她想了想,壮起胆子说:“设计室正在研究呢。”“嗯,这次中央想从国外引进一条彩电生产线,你到时候带上技术人员,跟我一起去北京争取一下!”叶满枝按住活蹦乱跳的小心脏,连声答应:“我这就回去召集人马!”
第220章 跑部进京
叶满枝一路小跑着回了单位, 将刚刚得到的消息告知其他人。“潘主任,咱们厂现在有没有希望搞彩色电视机?”在众人的紧张注视下,潘昆仑踌躇道:“不好说, 那得看其他厂的彩电研制进度。彩电生产工艺的难度是黑白电视机的好几倍, 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个厂能够量产彩电。”田春山焦急地问:“那其他厂的试制进度咋样了?”彩电生产线跟曙光厂颇有渊源。早在两年前, 中央开始搞彩电攻关大会战的时候,就把这块大肥肉吊在了大家面前。但他们那时觉得研制彩电的战线太长, 几年以后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才由叶满枝去省里斡旋, 争取了一条黑白电视生产线回来。如今回头去看, 这个决定还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