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53 / 60)

,就真的交给了他。他现在分管供销科、后勤科和厂里的车队。这一年多亲自管理车队,新增了五辆二手车,还组织了一个服务队,让他渐渐管出了一点滋味。但他毕竟是曙光厂的二把手,只管着一个车队不免寒碜,要是能把铁路争取下来,那以后运输这一块的业务就全归他负责了!*王造福合计着周末跟媳妇一起回娘家的时候,叶满枝已经着手准备去北京了。这次不知要去多久,所以她准备的东西有不少。吴玉琢跟着她忙前忙后,一起收拾行李。“苏阿姨说,明天给你烙三张馅饼,让你在路上吃。”“哪个苏阿姨?”“就是陈卫星的妈妈。”叶满枝连忙拒绝:“干嘛让人家给我烙饼?咱家自己也能烙饼啊!”“苏阿姨烙的饼好吃,”吴玉琢将几套衣服放进行李包,解释说,“我用鸡蛋跟陈卫星换的!”“哦,那还行。”叶满枝不再拒绝了。她闺女从幼儿园开始养鸡,拥有丰富的家禽饲养经验。不但能科学喂养,还能科学孵化。巅峰时期,她家曾拥有八只小母鸡。前几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她的养殖事业中断了一段时间。不过今年院儿里管得没那么严了,她跟隔壁的振芳嫂子学习,也在屋里搞了鸡笼子,养了两只小母鸡。偶尔会跟关系好的朋友以物易物,用鸡蛋换点需要的东西。“苏阿姨烙饼真那么好吃?”叶满枝问。“好吃,”吴玉琢给出具体评价,“跟光明街便民服务站的刘奶奶做得差不多。”“那应该挺好吃的。”叶满枝对陈卫星妈妈的肉饼很期待,她的火车是第二天上午的,所以,次日一大早,吴玉琢就抱着她那个存放鸡蛋的坛子出门了。赶在父母上班之前,带回来三张刚出锅的肉饼。结果吴峥嵘大马金刀地坐在桌边,肉饼刚上桌就被他吃了一张。吴玉琢快被她爸气死了,“那是我给妈妈带着路上吃的!”“她跟好几个领导和同事一起出发,你只给她带三张饼,到时候怎么分?”吴峥嵘觉得这饼确实做得不错,点点头说,“放凉了不好吃,还是趁热吃了吧。”叶满枝咽了咽口水,“闺女,咱仨一起吃吧,一会儿我去服务站买几个包子带着。”吴玉琢捧着肉饼想,她偷偷摸摸攒下十个鸡蛋的良苦用心,全都白费啦!不过,苏阿姨做的肉饼真好吃啊!……享受了闺女的孝心以后,叶满枝挥别家人,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途。这次的进京队伍颇具规模,竟然有12人!叶满枝最初对这个阵容有些讶异,毕竟各省市都在控制出差人数,如果不是参加指定会议,很少有一次性派出这么多人的。但是,一行人抵达北京后,她很快便清楚了这次出动大批人马的原因。各省市的驻京办居然停办了!没有驻京办的同志帮忙张罗,一切琐事都需要自己打点!而他们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如果只靠三五人跑腿,估计什么事也办不成。为了方便办事,12人在长安街上找了一家招待所。稍作休息,夏竹筠便召集大家开了一个小会。“明天开始,咱们就按照在家商量好的,分头行动。尽量去相关部委跑跑关系,每天傍晚汇总一次工作进度。”省局的生产处长给每家企业发了一张明细表,介绍了负责引进相关生产线的部委。叶满枝和潘昆仑坐在一起,对着那张明细表研究起来。这次负责从国外引进彩电生产线的有四个单位四机部、外贸部、广播局和国家计委。那他俩就得去这四家单位疏通关系。与石油化纤、化肥、电厂、钢厂等重点项目相比,电视机项目的重要程度被省里放在了最后面。因此,尽管夏竹筠将曙光厂带来了北京,但是她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争取那些超大项目上。早在滨江的时候,夏竹筠就跟叶满枝明确说过,她的精力有限,想要彩电生产线,更多的还是得靠曙光厂自己。叶满枝对此表示理解,易地而处,她也会优先争取省里急需的大项目。不过,她在心里发愁,他俩在北京人生地不熟,接下来可怎么办呀!当然,说他们人生地不熟也不尽然。叶满枝和潘昆仑都因为工作原因来过北京,熟人还是有的,只是没有能在这四个部门说得上话的人。翌日吃过早饭,夏竹筠就带着人率先出去赴约了,其他厂的领导也相继出门跑关系。一直到九点,只有叶满枝和潘昆仑还留在招待所里。“叶主任,咱们接下来怎么走?”潘昆仑是搞学术的,人脉关系大多在教育部门和科研单位,这次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