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6 / 60)

服务员。叶满枝向大姐透露了王卓娅即将调去钢厂招待所的消息,迟疑道:“王卓娅如果是售货员,那工作其实还可以,没必要转去招待所当临时工吧?也许是遇上重名的人了,十多年前改名叫卓娅的人还挺多的。”那时候苏联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在学生之间非常流行,女生幻想自己是女英雄卓娅,男生代入弟弟舒拉。市里普查人口,集中上户口那几年,很多人给自己改名叫X卓娅或X舒拉。大姐却说:“那可不一定!我算是话剧团第一批转岗的职工,那会儿去招待所还是正式工。但是年轻演员一直抱着重新登台的希望,等他们另谋出路的时候,各单位已经没有正式编制了。王卓娅现在是商店的临时工。”如果上面有人关照,那王卓娅在招待所的日子,肯定比在商店舒服。等到钢厂招待所扩编,她还有机会拿到正式工编制呢!“王卓娅是从县文工团转来市里的,好像家庭条件挺一般,以前没听说她有这方面的门路啊!她要是真有这门路,早两年干嘛来着?”大姐握着汽水瓶,纳闷地问,“谁帮她调的工作?”叶满枝说:“钢厂那个王卓娅的工作,是我们厂的王造福帮着调动的,王造福是市革委会副主任的女婿。”闻言,大姐连忙将橘子汽水咽下去,问:“那个王造福多大年纪?长什么样?”“26岁,大高个,国字脸,长得挺精神的。”“他是不是高河县的人?”“嗯,他以前是高河县日化厂的工人。”大姐把汽水瓶子往饭桌上一拍,呵道:“破案了!你说的这个王卓娅九成九是我们话剧团的!她就是我们团长从高河县文工团调来的,这姑娘长得漂亮,台词也好,刚红起来那段时间,好多单位邀请她去跳交谊舞,都被她找借口婉拒了……”“王卓娅有一阵子是挺红的。”叶满枝以前常去话剧团看演出,尤其结婚以后,跟吴峥嵘约会吃饭之后的活动,不是看电影就是看话剧。有一段时间接连两三部新剧的女主角都是王卓娅,否则叶满枝也记不住话剧团有这号人。大姐嫌弃道:“这姑娘光长了一张漂亮脸蛋,脑袋瓜不太行。她红起来以后,追求她的人挺多的,连我都能找到你姐夫那样的,她比我当时还红呢,找个更好的完全没问题。结果那么多人追求她,她都拒绝了,据说是跟他们县那边的一个工人在谈对象。”“我见过她那对象两次,长得比我们团里的男演员还精神,刚开始听说他俩都姓王,我们还以为他俩是一家子兄妹,后来才知道那就是她对象。那男的长得好是好,但是结婚过日子哪能光看脸啊,柴米油盐哪样不要钱?”叶满枝:“……”

她其实还挺能理解王卓娅的。找个脸蛋漂亮的,放在家里真的赏心悦目。她跟吴峥嵘一桌吃饭,都比她独自一人时吃得香。而且生的闺女也好看。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找个好看的男人,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过,她跟大姐的恋爱观一直有些分歧,她也就没替王卓娅辩驳。大姐哐哐输出了一顿,想了想又找补道:“当然了,我不是说找个工人就不行了,有些年轻的五级六级工,工资比我高多了,养家完全没问题。但我瞧着她那个对象,不像是能踏实在车间干活的人,工人的工资评级要看技术,他长得太白净了,哎,我也说不好,就是直觉吧。”叶满枝笑道:“姐,你直觉还挺准的,王造福确实没在车间干活,他现在是我们厂的党委副书记了,我要是离开曙光厂,他是最有可能接替我位置的。”“呵呵,我就说嘛,小王那个对象靠不住!”大姐立即来了精神,“他俩谈了一两年,一直没请同事吃喜糖。这么长时间不结婚,肯定是有点问题的,原来是人家另攀高枝了!”“嗯,攀上了市领导的闺女,连孩子都有了。”大姐中肯点评道:“他那张脸蛋还是能哄哄女人的,王造福比小王豁得出去。小王至今未婚,她以前的对象居然连孩子都有了!我就说她脑袋不灵光嘛,跟这种人耗了那么长时间,把自己的姻缘也耽误了!”大姐怒其不争,把这一对姓王的都骂了一遍。回过神来,又问:“那男的既然已经结婚了,就跟媳妇好好过日子,干嘛又给曾经的对象调动工作?不怕被他媳妇知道啊?”叶满枝说:“他办得还算隐蔽,没把人放在我们单位附近,距离家属院也远,一般人应该联系不到他身上。而且他俩都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