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电机和洗衣桶是全新的,其他零配件全是废物利用,生产成本比曙光厂低了不少。“我这是给单位买的,还是公对公吧。”大姐说,“你等着,我再联系几个单位,凑足四台就能生产是吧?”叶满枝点点头。大姐的行动力相当强,当天回去就联系其他招待所一起采购洗衣机。一周后给叶满枝打电话说:“话剧团招待所、京剧院招待所、搪瓷三厂招待所,还有红星机械厂招待所,我们四家单位采购7台洗衣机,可以生产了吧?”“姐,你挺厉害啊,居然能联系到这么多招待所!”叶满枝玩笑道,“你可以来我们厂供销科上班了。”“哈哈,干一行爱一行嘛,我在招待所可不是混日子的,认识了不少人呢。”大姐得意道,“我联系了七八家单位,但目前只有这三家给我答复了,估计之后还会有单位想采购,你就擎好吧。”笑着放下电话,叶满枝径自琢磨一阵,觉得大姐这个切入点也不错。商业部门有大量的洗涤工作,招待所、宾馆、旅社对洗衣机的需求量,不比便民服务站少!关键是他们有钱啊!与其他班子成员商量后,叶满枝往市商业局跑了一趟。“刘局,最近市里不少单位想从我们曙光厂订购洗衣机,但我们毕竟是生产单位,偶尔卖一两台计划外产品还行,要是卖得多了,总绕开咱们商业部门不太像话。”刘局颔首,曙光厂有这个觉悟还是不错的。“但人家单位有采购需求,响应主席同志精兵简政的号召,节约人工成本,我们又不能置之不理。”叶满枝提议,“咱们商业局能不能组织一次洗衣机订货会?邀请全市所有的招待所、宾馆、旅社,甚至是各家医院和基层公社一起参加。让大家通过咱商业部门下单订货。”刘局迟疑片刻,含糊道:“我记得之前有人说过,这个洗衣机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哦,那说的是家用洗衣机吧?”叶满枝一脸坦然道,“我们这个是工业洗衣机,功率和容量更大,放在各单位的洗衣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工成本。前段时间报纸报道过,很多单位都已经用上工业洗衣机了,反响很不错。”“你们这个洗衣机是什么时候搞出来的?之前怎么没听说?”“就是前几个月吧,给八大员居民区的洗衣服务站定制的。”叶满枝乐呵呵道,“洗衣机不是我们的主营业务,我们本来不想生产的,但最近好多单位来厂里订货,我们也是没办法了,这事最好还是由商业局出面组织一下。”刘局派人去曙光厂查看了样机,功率和体积确实挺大的,运转起来地动山摇,不像是能家用的。不过商业局并没为曙光厂的洗衣机专门开个订货会。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系统和工业系统要做季度产销平衡,商业局要在季前45天向工业部门订货。此时正值年底,正是商业局为下一季度做计划的时候。因此,人家直接跟曙光厂订货300台洗衣机,算是74年第一季度的生产任务了。曙光厂一众人直接傻眼。黄河意外道:“咱零星生产十几台还行,一下子来300台的任务,这可咋生产啊?”“听说这里还有中江专区和德化专区的100台。”“平均每天生产三台,其实也还行,”康健说,“先组织人手弄个洗衣机车间吧,而且还得赶紧跟电机厂订货……”曙光厂没有洗衣机生产线,就这样赶鸭子上架,搞起了洗衣机小作坊。叶满枝觉得其实还好,洗衣机不是国家特批亏损经营的产品。商业局给洗衣机的定价很高。只要有人能买单,那他们生产洗衣机就是有赚头的。最起码能把过剩的劳动力利用起来,还能招20个833厂子弟进厂。*洗衣机车间搞起了小作坊,电视机车间那边有四个攻坚小组,在仿制那两条进口生产线。叶满枝搞不懂技术上的事,便将工作交给了几位男同志,她则重新将注意力放到了经营管理上。年底有各种总结、对账、报账,为了方便工作,她将办公地点搬回了厂部的办公室。桌子上堆着两大摞账本和报表,叶满枝看得眼睛发酸。她走到门口喊了声“燕萍”,很快便有个脑袋从斜对面的办公室里探出来。“主任,有啥事?”孙燕萍是厂办安排给叶满枝的秘书,平时就在厂办工作,领导有需要才会喊她。“这个备用金的使用明细,是今年的吗?”叶满枝问。“是呀,我都按照年份和月份分好了。”“那今年的支出怎么和去年差不多?”孙
第51章(23 /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