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6 / 49)

掘。虽说成绩还可以,但是与吴峥嵘的心理预期相去甚远,他能满意就有鬼了。叶来芽在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享给他,但研究所的工作性质特殊,他只能独自消化负面情绪。叶满枝放下汽枪,笑着问:“怎么样?心情好多了吧?”“嗯,我心情一直挺好的。”“少扯了,”叶满枝瞥他一眼,“连有言都看出你心情不好了。”她自己工作忙,其实没察觉出吴所的情绪变化。但吴玉琢是她爸的漏风小棉袄,稍有风吹草动就被她发现了,比天气预报还准呢。今天去上学之前,特意叮嘱她哄哄吴所长,关心一下科研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小棉袄的关心,让老父亲很受用。而吴峥嵘对人好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给对方花钱。将汽枪还回去,他轻描淡写道:“孩子在外面没有手表不方便,这周去商店给她买块手表吧。”叶满枝:“……”

手表在成年人之间还没普及呢,谁家中学生戴手表啊?去一次射击俱乐部,让三个人受益。只隔两天,叶满枝就给闺女买了一块上海牌坤表。吴玉琢完全没想到不年不节的,自己居然能得到一块手表!这可是手表呀!大院的同龄人中,只有那些浑小子有手表,而且是偷戴大人的。她眼里难掩惊喜,长睫毛忽闪忽闪的,“妈妈,这手表真是给我的呀?”“嗯,”叶满枝没居功,“你爸的提议,我选的款式,看看喜欢不。”吴玉琢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喜欢喜欢!”她搂着妈妈亲香了一会儿,又把自己的煮鸡蛋分给亲爹一个。城里马上就不让养鸡了,自家下的鸡蛋吃一个少一个,可珍贵啦!吴峥嵘没客气,两口就把那只价值125块的鸡蛋吃了。……叶满枝给闺女买了手表,但心思还放在缝纫机上。再去局里上班的时候,她被副局长何必能找上了门。“叶局,我听说缝纫机厂想合并自行车三厂,有这么回事吗?”“那是缝纫机厂一厢情愿的,”叶满枝摆手说,“我不赞成将自行车三厂合并过去。”“对啊,这不是瞎扯吗?自行车三厂的效益没有缝纫机厂好,但也没到亏损的地步,没必要合并。”自行车是紧俏产品,但滨江的自行车产量其实并没那么高。照着上海的永久、凤凰,还有天津的飞鸽,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不过,不跟这些名牌相比的话,滨江自行车的产量,在省内还是很亮眼的。叶满枝答得很干脆,让对方放心,又亲自将这个大能耐送出了办公室。等人离开以后,她独自在屋里转圈圈,思考着缝纫机厂的问题要如何解决。何必能常年在市革委工作,与企业领导熟识是必然的。他能听到合并的风声,八成是被自行车厂的领导找上门求助了。叶满枝的确不想动自行车厂。为了提高缝纫机的产量,就把自行车业务划分出去,这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嘛!唐占山就是想借着她立下军令状的机会,从市里占便宜。缝纫机厂掏出一百多万,不但要拿到工业缝纫机生产线,还得合并一家临近的工厂。这人可太会找时机,太会占便宜了!叶满枝给自己泡了杯茶,反复思量着对策。要想让工业缝纫机项目尽快收尾投产,目前看来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由轻工业局拨款,作为技改资金,拨给缝纫机厂完成剩余建设。二是将这条生产线交给其他工厂,由其他厂出资完成后续建设。企业上季度的利润已经上缴了,轻工业局这会儿其实是有资金可以调拨的。但叶满枝不想把技改资金拨给缝纫机厂。缝纫机厂资金充足,还没到需要上级拨款的地步,其他工厂比他们更需要技改资金。再者,这次“大战一百天”的任务,由五个局长、副局长共同完成。而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无法按时交付,都是被没钱闹的。她是一把手,如果带头给企业拨款,那其他副局长索性也不用想办法了,大家都拨款,都走捷径呗。是以,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叶满枝不会轻易给那些烂尾项目投钱。她得逼一逼自己,也逼一逼几位副局长。至于将工业缝纫机生产线交给其他工厂,叶满枝想着就叹了口气。哎。真那样干的话,就把人得罪死了。从根儿上讲,这个项目本就该由市财政拨款,说好的全额投资又出尔反尔,五百多万的建设资金,像挤牙膏似的,挤了五年还没挤完,这是市里不占理。缝纫机厂白忙了五年。如果真把这个项目交给了其他厂,缝纫机厂的领导保不齐会被气晕过去。叶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