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没听到什么训斥声,这才将注意力放到那个水盆上。子弹卡在水盆底部,一盆水已经漏掉大半盆了。她拿了拖布将地面擦干净,又心疼地拿起脸盆瞅了瞅。这倒霉孩子!干嘛照着脸盆打呀?这脸盆是她结婚的时候二姐送的,比有言的年纪还大呢!叶满枝叹口气,揣上钱去供销社买了新脸盆。等她回来的时候,吴玉琢已经被同学喊出去玩了,屋里只剩还在打量玩具枪的吴副院长。“她这把枪没啥问题吧?”叶满枝试探地问,“用不用上交啊?”“不用。”吴峥嵘将那玩具枪拆开,把改装的部分取走了,然后没头没脑地说,“下个月可能有征兵,真应该把她送去部队。”“有言年纪不够。”叶满枝不同意,“最起码得让她念完高中再说。”“咱们这边不是年年都有征兵的,今年不走,明年未必还有机会。那高中念不念,对她来说没什么影响。”如今没有考大学的机会,吴峥嵘觉得最适合有言的地方就是部队了。叶满枝坚决反对,“那也不行,年龄是道坎,必须让她念完高中。”她家有言才16岁,在她心里还是孩子呢。让这么小的孩子去部队能干啥呀!吴峥嵘也不舍得让孩子太早离开家,但吴玉琢的好奇心太重,稍有看顾不到就能在大人眼皮子底下闯祸。打穿洗脸盆已经不是她作的第一个妖了。叶满枝觉得自家闺女哪哪都好,犹豫片刻问:“你看咱家有言这样的,能不能去什么研究所上班啊?”“哪个研究所会招一个高中生?1062所负责材料归档的档案员都是大学生。”吴峥嵘这些年见过不少有天赋的年轻人,时常生出可惜的念头。如今轮到自家孩子身上,那种遗憾只会更强烈。叶满枝:“……”两口子同时沉默下来,再次感叹自家孩子生不逢时。*而吴玉琢本人不但没有生不逢时的自觉,还快乐得像只即将出笼的小鸟。跟班主任请好探亲假以后,就翘首以盼去北京了!在这个年代,出一趟远门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常月娥和叶守信在家收拾行李的时候,惹得其他人跟着眼热。尤其是起球,十六七的年纪,正是向往外面世界的时候,听说有言能跟着大人一起去北京,也自告奋勇想跟着去。还特意往军事学院跑了一趟,向小姑推销自己。“小姑,你带我一起去呗,我吃得少,干活多,肯定能把我爷奶和有言照顾得妥妥帖帖的,你到时候就专心工作,不用操心他们!”叶满枝在工作和生活中一贯欣赏主动争取的人。家里人都知道老叶夫妻要去北京了,但是这么多孩子里,只有起球跑来自荐,叶满枝愿意给侄子一次机会。于是,她颔首说:“那行,就带你一个,你现在也是大小伙子了,到时候提行李的活儿都归你!”起球激动得一蹦三尺高,恨不得原地做一套广播体操。“好好好,小姑,你就放心吧,行李全包在我身上!”然而,他这番话还是说得太早了。正式出发那天,老叶和常月娥挑挑拣拣准备了四包行李。起球盯着地上的大包裹,张口结舌道:“爷,你们咋带了这么多东西啊?”叶守信哼道:“你懂啥!去了北京就得用全国粮票了,咱滨江的地方粮票不好使。当然得把这些天的口粮提前准备好!”“姥爷,我爸给咱们换全国粮票了,”吴玉琢从自己的兜兜里翻出一卷粮票,“足够咱们五个人的口粮。”常月娥提起行李说:“穷家富路,在火车上还得吃东西呢,你们这些小孩子不懂。听我的准没错!”叶满枝这些年没少到处奔波,去哪都是一件行李。瞅着爹妈准备的四个行李包,她只觉得犯愁。但这会儿的人都一样,无论去哪里,必须把口粮备得足足的。“走吧,”她示意侄子将行李提上,“先去火车站。”四哥五哥帮他们提行李出门,老叶家呼啦啦走出来一大群人。不等院儿里那些退休的老伙计询问,叶守信就高声跟人家说:“我跟闺女一起去趟北京,本来不想去的,这孩子非要带我们一块儿出门,哈哈哈哈~”得意的笑声能传出二里地。常月娥和叶满枝:“::::::”
第1章 1956年
「接第」哪有这么巧的事啊!两人从食品局离开,走出大门后,都有点摸不着头脑。钱青松疑惑道:“不是说生产婴儿奶粉的工艺,是由省乳品工业研究所最新研究出来的吗?难不成其他省份的研究所也搞这项研究了?”叶满枝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