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9 / 49)

里透出无奈,“这项研究算是一项突破,毕竟婴儿奶粉产量少。所以省研究所有了成果以后,将其发表到《乳品科技情报》上了,这个期刊是全国发行的,估计现在全国不少单位都知道了。”叶满枝:“……”

第241章 留级

站在喧嚣的马路边, 叶满枝与钱青松相顾无言。隔了好半晌,钱青松才哭笑不得道:“这叫什么事啊!”是啊,叶满枝也想问, 这叫什么事啊?她来北京之前, 可谓是信心满满。这项技术刚研究出来没多久, 来轻工业部申请一笔技改资金应该没什么阻力。正因有八成把握,她才能一身轻松地将家人带来北京旅游。谁能想到啊, 无缘无故居然多出了两个竞争对手!她真想跑回滨江问一问, 好好的独家技术, 咋就变成全国共享了呢?钱青松担心叶满枝会萌生退意, 好声好气地说:“这事也不能全怪研究所, 科研单位与咱不是一个系统的,有了成果肯定要发表。”如今这个年月,除了保密单位, 其他单位的技术都是可以共享的。人家研究所不是企业, 也不是政府机关,将研究成果尽快公开发表,才算是有了实打实的成绩。即使心里不痛快, 他们也怨不到研究所身上。要知道他们建厂要使用的生产工艺,同样是从研究所白拿的,属实没立场怨怪人家。钱青松将满腹牢骚憋回去, 尽量用和缓的语气问:“叶局, 接下来怎么办?咱得尽快拿出个章程来。”食品工业小区项目虽然落在了通兰县,但整个小区里只有三家食品厂,而且因为搬迁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目前只有利华食品厂能按时搬进去。小区里仅有一家工厂,那还能叫小区吗?所以, 钱青松才主动跑来争取乳品厂项目,尽量让面子上好看一点。叶满枝一时半刻也想不出什么对策,只能站在马路边与钱主任分析各自的优势。“咱们畜牧业发展得还不错,但另两家单位明显也不差,否则不会与咱们同时递交申请。”人家的反应速度甚至更快一些,比滨江还早了几天。刚看到期刊上的信息,就能迅速做出反应,说明人家很关注畜牧业和乳品工业的发展。“嗯,”钱青松拧眉点点头说,“咱们三家的奶源应该都没问题,在这方面能打个平手。”叶满枝接着说:“从生产工艺来看,这项技术是咱们省研究所的首创,减少了实验论证的过程,可以为咱们争取一些时间。”“但这点时间与长远发展相比,其实不算什么。”钱青松担忧道,“我觉得部领导未必会在乎这个技术是由谁研究出来的。”“死马当活马医吧,咱现在没有其他明显优势,总要把能试的办法都尝试一下。”“也行,反正已经这样了。”接下来,两人分头行动,去各大书店和邮电局寻找《乳品科技情报》。他们提交材料的时候,得把那一期杂志一起交上去,证明这个技术工艺是出自滨江的。不过,这个什么《乳品科技情报》冷门得近乎偏门,只有行业内的相关单位会订阅。书店和邮电局里根本没有这种书。叶满枝请自家小姑子吴岫岚帮忙,才从科学院的图书馆里找到了那一期的杂志。“来芽,你那工作咋样了?”常月娥这两天在北京城里到处转悠,精神焕发,今天下馆子吃了卤煮,感觉滋味还不错,给闺女也带回来一饭盒。“还行吧,”叶满枝没瞒着,“有另两家单位跟咱竞争,事情可能不好办。”“我们明天要去爬长城,”老叶说,“本来还想带你一起去呢,那你还是忙工作吧。”叶满枝来过北京好几次了,但是大多在市区里游览,至今还没去爬过长城。她想跟父母一起去,可是,想想眼下的情况,只能暂时歇了心思。卤煮还是热乎的,她一边动筷子,一边跟两人闲聊。“妈,你在食品厂当过副主任,你说我们现在该咋办?”常月娥认真想了想说:“好事没有被一家占尽的,你尽量争取,争取不到也没办法,偶尔也要让别人得到一点好处。”老叶嘀咕道:“你这不是废话嘛,我没当过副厂长,也知道这个道理!”“知道你怎么不说呢?”常月娥斜睨着他,“大道理谁不会讲啊,但做起来千难万难。当初食品厂要合并我们肉制品加工厂,我想当分厂的革委副主任,姓周的死活不同意,我跟他斡旋了好长时间,最后各退一步,才把事情办成了。”当年的光辉事迹已经被她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