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5 / 49)

抚了下来,工人代表又被请去了会议室。自行车是借的,叶满枝当然得保证自行车的安全啦,在大院里找地方停车,又耽误了一刻钟。她一路小跑,气喘吁吁进入办公楼的时候,再次听到了余公仆那熟悉的哭诉声。叶满枝牙疼地咧咧嘴,心想这余主任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本事,一般人还真消受不起。她摸了摸手臂上的鸡皮疙瘩,推门走进了会议室。这次是由李主任亲自处理问题的,彭静云只是旁听。李主任已经被余公仆哭得脸色铁青了。会议室的大门打开,看清来人后,屋里的哭诉声适时暂停了一会儿。于是,叶满枝就趁着这个空当,简单了解了情况,然后将申请成立“食品工业小区”的第五份报告交给了领导。

第235章 打响上任第一枪

在市领导面前, 叶满枝讲话特别尊重、客气。她是这样跟领导表态的“食品工业小区”是轻工业局目前能拿出的最佳安置方案,如果市里不同意,那……按照正常人的思维, 这后面可能会接一句“那我也没办法”。毕竟轻工业局已经向市里提交了四次方案, 四次都被驳回了。泥人还有三分火气, 何况是她这样的肉体凡胎呢。但叶满枝的涵养似乎格外好。她对领导们说:“如果市里不同意,那也没关系, 轻工业局一定听从指挥, 努力想出其他办法, 协助市领导解决问题……”然而, 她这番话还没落地, 就听到对面的余公仆突然“嗷”了一嗓子,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彭静云实在是看不上她这套做派,拍着桌子说:“你好歹是领导干部, 这样一惊一乍的, 让群众看了像什么样子!”余公仆却顾不上领导的批评,冲叶满枝喊道:“叶局,这事可不能再拖了呀!想出食品工业小区的办法, 你就花了一个多月,要是再想其他办法,是不是又得好几个月?我能等, 工人们等不了呀!”闻言, 几个工人代表纷纷表示:“对啊,还让我们等多久才能上班?大家都等着买米下锅呢!”叶满枝觉得余主任“嗷”的那一嗓子很有灵性,她努力憋着笑, 好脾气地说:“同志们少安毋躁,市里一定会尽快想出解决办法。余主任, 今天你和工人代表都在场,我正好问问大家的意见,如果让大家搬去郊县工作生活,工人们能否接受?”余公仆听说那食品工业小区的方案后,就在第一时间与工人们商量了。大家当然不想离开市区,但现实情况是,先有工作才能有生活。赚不到钱,住在市中心也是白搭。所以,六成职工愿意去郊区工作生活,其余人可以在市区和郊区之间每日通勤。余公仆代表利华厂的职工点了头,“能接受,大家唯一的要求就是尽快复工。”叶满枝转而对两位领导说:“轻工业局拿出的最新方案是,成立‘食品工业小区’,由小区所在县出资为利华厂新建厂房,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另外,再把一家急需扩大规模的食品厂,搬迁到食品工业小区,将原有的厂房置换给市里的政治夜校充当校舍……”她将通兰县的置换方案详细介绍了一遍。听到“政治夜校”的名字,李主任终于翻开那份申请,快速浏览起来。政治夜校一直想搬迁到市里来,但市中心没有空余场地,要想在市里上课,就只能借用中小学教室。“政治夜校”名为夜校,其实白天也有脱产培训班,跟中小学混用校舍显然是不合适的。他仔细翻看了一遍后,看到了最后的投资金额100万。“建筑材料不是由市二建公司提供吗?怎么还需要100万?”叶满枝和余公仆几乎同时在心里翻个白眼。这李主任可真抠啊!建设那么大一个工业小区,居然连100万都不想掏!叶满枝尽量控制着表情说:“我前阵子去省里开工业会议,跟省局的领导透露过‘食品工业小区’的设想,省领导对这个思路挺支持的,也许会将咱们这个小区当成省里的试点。”瞧见李主任的神色认真了几分,她又继续说:“这个‘食品工业小区’的规划,符合1972年国家计委、建委、财政部《关于加强基本建设管理的几项意见》的要求。滨江是大中型城市,将老工厂搬出市区,集中在工业小区,属于一种全新的尝试,咱们也许可以跟国家建委提交报告,申请成为试点。”这其实已经不是轻工业局该管的了。但是为了顺利立项,叶满枝特意联系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