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政策平稳落地,赵淳楣不得不小心再小心,召集了许多官吏,一起商讨了近半年才搬出一套还算可行的方案。
首次尝试还算成功,最起码选出来的人才赵淳楣还算满意。原本她觉得总算可以稍微歇一歇了,突然,一些官员跳出来表示,赵淳楣当皇帝这几年王师所向,逆虏溃散,四海晏然,狱空无讼,堪称“仁如尧舜,功迈汉唐”,理应效仿真宗皇帝,去泰山封禅!
赵淳楣被这些马屁拍得直起鸡皮疙瘩,连忙摆手拒绝,开玩笑,她这才哪儿到哪儿,还封禅?宋真宗就因为封禅这个事儿被笑话了一千多年,自己可不去,于是连忙以铺张浪费为由拒绝。
但没想到的是,她越拒绝官员们越坚持,最后连闻焕章都加入其中。给出的答案也很简单,赵淳楣当年登基典礼就办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完全没有皇帝的样子,这个时代对于“礼”还是非常重视的,她身为皇帝,更是应该给百姓做榜样。另外收复燕云十六州
本身就是个大功绩,怎么着也要告诉祖宗天地。
赵淳楣被闹到没办法,勉强点头答应了,不过封禅什么的还是拒绝,祭天祭祖就算了结了,至于地点就定在京城南郊。
原本以为办个仪式庆祝下没什么大不了,结果真操作起来赵淳楣才发现说道如此多,她自己提前三日就要在大庆殿斋戒,其余高级官员们也得在尚书省斋所净心。
等到了那天,赵淳楣乘坐御撵,率领万骑仪仗,在百官的拥护下走出宣德门,沿途禁卫肃清,百姓们焚香迎驾。
戴着通天冠,穿着绛纱袍,赵淳楣一步步走向祭坛的最高点,在礼乐中行明堂礼,之后以酒水浇灌地面,迎接祖灵。
旁边的礼官开始陈述当今天子所取得的功绩,这种事儿其实历代皇帝都做过,不过相较于之前皇帝的夸大,赵淳楣这份就详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