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没有实质的准备只是想借江东水军之力以抗甘宁飞虎军那么他便是拼着两相受害也绝不会加以应承。
“都督所言皆是在理,此处当容亮一一细说,当日三家协商乃是在燕军与曹军在汉中中原两处交战之上,可如今战局已然与当日之议大相径庭,刘毅不但在东西两线与曹军纠缠,更是兵出徐州威胁我主扬州之处,并不惧怕我两军联手之势!这其一乃在他对自己统军之能及燕军战力信心十足,更重者当还是甘宁飞虎军!有此军在手即便燕军不对扬州做出任何攻击只要将长江水道封锁我主倘若渡江后路便随时有被其断绝之虞!以贾文和郭奉孝庞士元等人之谋划加甘兴霸、徐公明等人之为将问谁敢在如此情形之下兵过大江?”诸葛亮言及此处稍作停顿目视二人,此绝不是畏惧而是战局形势产生的后果。
周瑜鲁肃二人闻言面上并无任何的神色表示,但在心中对于孔明的这番分析是极为认同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之事对于大战的重要人人心知肚明!燕军整编之后那八大主力军都有六万之众,即使徐晃之龙骧军及麴义之烈火军在青州一战中有所折损两军相加恐也不会少于十万之数,似此便是刘备大军渡江而去在兵力上也不会占据多大的优势,面对贾诩郭嘉庞统甘宁徐晃等人天下谁敢言胜?
况且迎击扬州军燕军是具有天然优势的,刘备大军出征所需的物资乃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的确曹操与孙策在其中已经给了扬州许多的支援足以他应付眼前一战,但这些物资是需要通过长江水道来运输的,一旦扬州水军敌不过甘宁的飞虎军,刘备军唯一的这条生命线就会被燕军掐断,后勤得不到保障,前方还有面对无比强大的对手,这场大战的胜败可想而知,想来刘玄德当绝不会冒全军覆灭的危险。
“燕军虽精但我军亦非没有良方,贾文和庞士元之所以如此布置便是拿捏我主麾下在江上定非飞虎军之敌,实情也确是如此,倒不是亮妄自菲薄,我军水军与之可有一战之力却不能言胜,似此后路不能保障前方纵有万般妙计亦难以施展!可倘若孙将军可助一臂之力我军的后勤便无忧矣,我主亦可安心渡过长江策应兖州盟军与燕军对抗!贵军水军只需保证我方后路即可,遇有战事自当扬州水军首当其冲,亮在此处有二策愿与二位一同参详!”二人的沉默不言自在孔明的意料之中,与燕军交手,同飞虎军战与大江之上即使对实力雄厚的孙策水军而言也是风险极大的事情,没有详细妥善的安排难抚其心!
因此诸葛继而言道便全是实际的战法了,想要孙策出兵相助首先就要打消他心头的顾虑,其顾虑之处何在?无非是水军会遭受到对方沉重的打击,燕军两年方略的整军的效果已然在眼前一战中展现出来,高顺辽东军与乐平攻坚之中运用的战术与燕军器械的强悍令所有人都心生警戒,此时他们对付的还是曹操,可谁能保证下一次不是由自己来面对燕军的这般攻势?换了他们又有何良方可与之相对?陆军如此,更别说几年前已是极为强大这两年又神秘莫测的飞虎军了。
眼前能被诸葛亮所利用的就是飞虎军的规模与大江的长度!论战力不但扬州水军难以与燕军抗衡便是孙策也未必能胜,可若两者合力徐盛就能在保障自己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对其作出骚扰与限制,与此处扬州军还是有着一定的信心的,而孙策所部就能借此时机利用大江的长度想渡江的刘备做出源源不断的输送,飞虎军战力坚强,战船先进都是不争的事实可要论绝对的人数就未必能胜过扬州军太多,对此扬州方面做出的估计是在五到八万之间,不正面交手亦可差强应付了。
“似此愿闻其详!”诸葛亮此言的关键之处便在将江东水军的职责限定在保证刘备后路之上,一旦遇有战事扬州水军将会想法设法的加以牵制以避免对方的损失,此处已然是极大的诚意表示,话说到这个地步对方也应该有所示意才是,否则此番相谈便会难以进行下去。周瑜在此亦是心知其中变化,短短的几个字态度上已经稍有变化。
自长沙到建业有着近两千里水路,飞虎军再如何强大亦绝不能将之全面封锁,他麾下水军的安危在诸葛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