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节(10 / 11)

当年率兵前来急公好义解万民与倒悬的名声,徐州百姓对于燕王刘毅是颇为支持的,因此两年方略之中徐北的发展虽不是重点之列但较之以往却是更为的富足安定,这徐城一代亦是繁荣起来。

甘宁亲领飞虎军徐州分部跨海而去前往大江之上,便在其扬帆出海之后的第八日,飞虎军房山分部在副统领轩郎张荣二人的率领之下也到了下邳近海,随之同来的则是周仓玄武营及裴元绍白虎营的数万士卒。此次远航不单单是将房山分部南调与徐州分部合二为一使得甘宁手中握有水军完整的战力,更是一次大规模远距离运送陆军部队登岸的演习,对燕军水军的发展方向与日后的战术都有深远的意义!

陆军登陆最早便用在刘毅对袁绍发起的冀州之战中,其时甘宁率领飞虎军一万五千余人跨海而来在冀州海岸登陆直取袁军粮仓稽古,成了刘袁大战之中的转折所在!而随着形势的发展,万余人的登陆在今后恐怕已然不能满足战局的需要,此次白虎玄武二营一处将近四万精兵,路程比之当年还要远上一倍,对飞虎军的远航与运输能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不过在有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及战船的不断加强之后,轩郎张荣二人极为圆满的完成了此次任务,登陆进行顺利!

接下来的两日房山分部在徐州水寨完成了充足的补给便也扬帆而走前往大江之上与甘宁汇合,白虎玄武二营则来下邳城外军营之中休整等待军令,日前徐州刺史府留下张昭坐镇全局,贾诩、庞统、徐庶三人则率领二营数万士卒日夜行军来到了距离徐南战场颇近的徐城之处,此处距离大江有五百里之遥,但以白虎玄武士卒的行军速度计算不过三日之路程,一旦有变他们便能飞快的加入战局之中,且徐城离豫州边界的距离更近,隐隐就能与麴义的烈火军遥相呼应,因此将此次徐扬之战的指挥所设在此处贾、庞、徐三人都极为认可!

甘宁担任徐州刺史之时庞统便为徐州治中,徐晃的龙骧军与麴义的烈火军都是常驻此地,平素众人交流极多,因此在指挥与配合上他们与凤雏不会存在任何的问题,但白虎营裴元绍玄武营周仓却是久随燕王身旁,对年青的庞统就未必那般心服了,尤其是前者可说乃燕军之中资历最深的高级将领!虽说燕军军令如山将领的服从性很好,可刘毅还是希望不要有不利的因素出现,裴元绍周伯明对庞统的了解可能不深,但在贾诩面前却绝不敢有分毫的造次,此才为关键之处。

用人之道与兵家之事一般都是博大精深,乃是上位者一辈子都要加以钻研的学问,刘毅不光要考虑如何运用人才在恰当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能力更要想办法让他们之间尽量的形成合力以应对关键的战事!比如说此次派贾诩前来徐州就会比郭嘉更为合适!二者的谋略眼光可谓不相上下可相比于奉孝文和在待人接物之上要更为圆滑一些,他的周全之处亦仅在张虎之下,贾诩在战略战术上能与郭嘉形成互补和庞统当也能配合得当,而鬼才凤雏的类型风格皆是相近在互补性上便要稍稍不如了,这两人一处位置重叠对效率而言亦是一种浪费!

徐扬之战的方略主要便是由庞统谋划,刘毅对此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有贾诩在此坐镇便能保证士元的策略得到深入的贯彻且还能补其缺漏之处,更兼贾屠夫的威望亦是极盛,相比之徐庶当能得到庞统更多的尊敬,纵有争执想必以文和的胸怀也多能包容,而换了郭嘉出于性格的原因就未必如此完满,在此人选之上刘毅亦是斟酌再三。

对于手下这些大才的性格朗生必须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将之用的恰如其分,贾诩自来徐州之后与庞统徐庶等人的合作很是融洽也证明了刘毅的看法,此三人都乃谋虑深远之辈,只要他们能够形成合力即使对上诸葛亮陆逊等辈亦绝不会落在下风,刘毅对徐扬一代的战局亦更可安心,也许此时的燕王已然不用亲临战阵身先士卒,但在用人之上亦要与用兵一般去加以仔细筹谋精雕细刻,才能使人尽其用!

白虎玄武二营在登岸之后得到了徐州的接应,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休整亦不是安营而是换装,换上燕军郡国士卒的服饰,这两营士卒的调动乃是坐镇北平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