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有些不敢与李易对视。
在李易和周瑜的接触中,虽然没有玩出什么能够传为佳话的手段,但李易对周瑜的欣赏和认可却是从未掩饰,让周瑜很是受用,现在又将周瑜个人与整个庐江并列,哪怕周瑜知道,李易不可能因为他就放弃庐江,但周瑜心中还是暖烘烘的,感动非常。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易的话也算是点明,周瑜和孙策的关系不是寻常朋友那么简单。
对此周瑜倒是没太多感觉,因为,早在数天前,周瑜便慢慢的察觉到不对,发现当日他盗书的事情很可能是李易在李易掌握之中,李易早就怀疑他了。
最初周瑜有些羞恼,可是,后来李易待他始终如一,并没有因为“盗书”就对他生疏冷眼,更不提责罚,周瑜知道,李易真的是打心里的欣赏他,想拉拢他,于是,便什么怨念都没有了,反而对李易更多敬佩。
过了好一会,周瑜低着头苦笑道:“襄侯慧眼,周瑜惭愧。”
周瑜这话算是便向承认了他和孙策的关系,但李易却没有点破,而是继续说道:“我将军府中曹掾暂缺,我有意请公瑾暂任此职。”
周瑜抬头,眼中有惊讶,也有纠结,李易在他开口之前摆了摆手,又道:“我知道,孙策的事情不解决,公瑾怕是无法安心在我麾下效力,所以,我准备给公瑾一个让孙策活命的机会。”
周瑜精神一震,小心问道:“不知是何机会?”
李易说道:“在我大军开抵皖县城门之前,公瑾只要能劝孙策缴械投降,过往种种,我便既往不咎,今后只要孙策安心度日,不聚拢兵马,我也绝不为难于他,如何?”
周瑜微微低着头,他很清楚,李易这个条件真的是非常大方了,看似是逼着孙策投降,但双方实力差距巨大,李易根本不用与孙策客气。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李易还是松了口,这一切为的,不是孙策,而是他周瑜。
至于说如果孙策不愿意降,这个结果周瑜没有去问,因为除了死,他想不出别的结果。
良久,周瑜俯身拜道:“周瑜何德何能,竟然能被襄侯如此看重,周瑜,当真惭愧万分!”
李易将周瑜扶了起来,道:“公瑾才干,当得如此,只是,我也只能做到如此了,如果再对孙策过度宽容,下面将士们怕是不会心服。”
周瑜苦笑道:“襄侯已是额外开恩,周瑜岂是不知进退之人,只是孙策有些……固执,瑜实不知该如何……”
纠结了一会,周瑜忽然抬头,一脸诚恳的看着李易说道:“瑜恳请为襄侯使者,入皖县当面游说孙策,不知襄侯觉得是否可行?”
周瑜说罢,眼睛便一眨不眨的看着李易的神色变化,他不知道李易是否会答应他的请求,同时,周瑜心中也是暗暗吃紧,他在与自己打赌,赌李易到底是信他,还是不信他!
李易的表情没太大变化,几乎没怎么想,便点头道:“公瑾愿意辛苦一趟,我求之不得,只是不知公瑾此去有何要求,毕竟空口白牙,我担心孙策不会答应公瑾所请啊。”
周瑜没有回答李易的问题,而是诧异道:“襄侯当真愿意让我去见孙策?”
李易笑道:“自然是真。”
周瑜忍不住追问道:“襄侯难道就不怕我一去不返?”
李易忍不住哈哈大笑道:“如果与公瑾初见之时,我自然是舍不得放公瑾离开的,但这些时日相处下来,你我已然相知,此时李某若是还要斤斤计较,非是人主胸怀,如何能成就大事?所以,易是信得过公瑾的!”
李易表面上说的好听,其实却是在想,自己已经向周瑜证明自己是个黄金大腿了,周瑜又是个聪明人,只要他还有些进取心,就很难放弃,现在唯一挡在周瑜面前的,就是他和孙策之前的那些情分,而李易现在做的,便是给周瑜一个机会,让他最后“回报”孙策一次,如此,将来就算孙策被杀死,周瑜纵然伤心,但终究还是会接受现实,安下心来为李易做事。
周瑜心中所想却是比李易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