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3)

言辞又实在恳切,看着王贺眼底的乌青,想?来也是昨夜一夜未眠,她想?了想?,故意?道:“你娶了崔氏女,按说前途即使不是一片坦荡,但往后的路,到底不会太难走?,又为何做出?这样自毁前途的事情?”

王贺看着她,颇是自嘲地一笑:“连殿下也觉得这世间只有功利,便?没有半分真情么?”

虽然心中早有预料,但亲耳听见?王贺这样说,她心头还是不免跟着一颤。

“但你当初指认于?皋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子的?”

王贺低头,似乎是很认真的思索了一番,才抬头说:“倘若臣说吴娘子,是臣的发妻,殿下相?信么?”

荀远微颦眉,从一边的文书中取出?春和从吏部调来的文书,指着它说:“但你在吏部的档案中,可不是这么说的,这京城中谁人?不知,你在中了制举后,便?做了崔家的乘龙快婿,旁人?刚入朝都是从最末等的九品官做起,唯独你比旁人?高出?半个官阶,还留在了兵部做事,说这其中没有中书令的意?思,就连我?,也是不相?信的。”

王贺却突然跪在地上,朝着荀远微深深一拜,才道:“吴娘子的确是臣的发妻,臣在未进京参加贡举前,便?已经同她成?婚,三载以来,感情甚笃,长治五年春天的贡举,臣未能金榜题名,在长安寓居一年,本已打算放弃,是内子将岳母留给她的玉镯当掉,以供臣开支,臣也曾许诺她,臣若顺利通过贡举,一定替她将玉镯赎回来,臣怕重蹈覆辙,于?是尝试给中书令投了行卷,没想?到中书令应了臣的行卷,但条件是让臣在那场贡试中栽赃于?皋。”

荀远微的心绪有些复杂,王贺有为他殚精竭虑的结发妻子,于?皋有替他担忧万里的老母亲,算来都是无辜之人?,都成?了崔延祚为了运筹算计的棋子。

“但臣当时根本没有想?到,从给中书令投行卷的那刻起,臣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臣制举登科后,中书令要强行将崔十三娘嫁给臣,臣一口回绝,臣已经有了妻子,但内子当时已经被中书令控制,他用内子的性命要挟臣,如若臣娶了崔十三,他便?给内子一笔不菲的银钱,送她回老家,若是臣不同意?,他便?杀了内子,臣走?投无路,为了内子的性命,只好答应了中书令。”

王贺说到这里,摇了摇头:“可臣已经按照中书令的要求娶了崔十三,中书令也放了内子,但内子连京畿都没有走?出?,便?被人?掳掠到了醉花阴,臣并不知情,臣知晓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听到内子的噩耗了,故而臣作?了那篇《断雁序》,崔十三得知此事,心中愤懑,便?与?臣起了争执,但肌肤之痛哪里比得上锥心之痛?臣既今日去聚平庄赎回了那只镯子,也是想?作?为内子的陪葬品。”

他对吴娘子始终以“内子”相?称,对于?他现在的妻子,却直接称以“崔十三”,可见?他心中对崔氏一门有多深恶痛绝。

“臣本来是为着内子,才一直对崔氏虚与?委蛇,但如今臣最在乎的,已经不在了,臣也没有必要再做此事了。内子与?臣成?婚以来,没有享受过金玉之贵,日夜操劳,臣所能做的,不过是‘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他说的实在情真意?切,眼眶也渐渐变红,荀远微一时也有些动容,他提及和崔氏一门的恩怨,便?让荀远微想?到了春狩的事情:“所以,我?去春狩那夜,你让人?说松亭关有急报,是有意?为之?”

王贺这次毫不犹豫地应了她:“是。臣当时并不确定猎场会发生?哗变一事,但臣毕竟在兵部,免不了和各卫府的一些武将打交道,崔十三有个表兄,素来自以为与?臣交好,春狩前一日邀臣吃酒,醉酒时无意?间说出?这大燕朝纲,就不应当落在殿下一届女娘身上,臣当时劝他慎重说话,他却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说殿下风光不了多久了,臣便?留了个心眼,恰巧那日松亭关传了战报,臣便?遣人?将殿下请了回来,竟没想?到误打误撞了。”

他说得从容,也确实合乎情理?。

他最在意?的人?如今已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