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2)

戚照砚闻言,更是错愕,“殿下……”

但下一瞬他却听到荀远微一声很低的轻笑声:“想什么呢?这桂圆,也可以取个“贵”的谐音,不也是祝你我富贵么?于戚郎君来讲,不正是开春后青云路有大好之势么?”

她这话圆得巧妙,不动声色地将事情抹了过去。

但戚照砚却隐隐约约从她这话中听出了让他再考虑考虑开春后主持贡举的事情。

其实他今日来大兴善寺时已经犹豫了许久,加上方才叩问神佛抽签解签后,他确实已经动了和荀远微开口说贡举之事的心思。

毕竟定州一案被向前追溯牵连到了章绶,他为了不让章绶无端蒙冤,便只能主动踏入这片泥沼,哪怕只是在边缘徘徊了一圈,也难以全身而退了。

正当他深吸了一口气打算和荀远微袒露心迹时,有一道不算陌生的声音,却先他一步让荀远微回了头。

正是卢峤朝着这边走过来。

卢峤施施然地朝荀远微弯腰拱手,温声道:“见过殿下。”

末了又扫了戚照砚一眼,轻轻颔首:“没想到戚郎君也在此处。”

虽然两人从前同在弘文馆的时候,便是同窗兼宿敌,但那时偶尔有些摩擦,也不过是因为文人相轻,瞧不上彼此的文章,真要一起吃酒的,他们倒是都没有推拒过。

上次在宫中遥遥看见卢峤的时候,戚照砚并不想面对他,也不想回忆起三年前的大理寺牢狱,故而找了个由头,先行离去了,这次却是正好当面碰见了,便不得不回了他这个礼。

只是卢峤的目光并没有在戚照砚身上多留,只是转身抬手,以极其有分寸的动作轻轻拂去荀远微肩上的落雪。

荀远微在他的动作下,也稍稍往后倾了倾身,看到自己右肩上的一些雪痕,也跟着抬手扫了扫。

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却让卢峤的伞笼覆在了荀远微头上。

若说距离,似乎真得是卢峤和荀远微的距离更近一些。

远微却并未留意到其中有什么不对,只是一边往寺庙门口的方向走,一边转头问卢峤:“望岱,没曾想会在这里遇见你,高正德说你这几日一直因病告假,章绶的案子结了后也没见你去太府寺,我还说什么时候遣春和带太医过去瞧一瞧呢。”

望岱,是卢峤的表字。

荀远泽当年没有起兵的时候,荀远微便和卢峤认识了,卢峤长她三岁,他及冠后家中为他取了表字后,她便一直唤卢峤的表字望岱。

卢峤则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入了冬没怎么注意,惹了旧疾复发,左右当时也要避嫌暂居于家中,臣便来了大兴善寺静心养病,这都是次要的,知晓殿下日夜忧心定州百姓,定州遭此难,也是臣在河北道观察使任上未能恪尽职守,辜负了先帝和殿下的期望,故而来寺中为定州的百姓抄写一些经书。”

他说完用拳抵在自己唇边,低声咳嗽了两声,才回头和荀远微笑了笑:“臣失仪了,请殿下见谅。”

“旧疾复发?我怎么不记得你之前还有这样的伤病?”荀远微蹙了蹙眉,语气中略显担忧。

卢峤摇了摇头,说“不妨事的,原不过是些小毛病,劳殿下挂念了,”他中间顿了顿,又道:“说来也是让殿下笑话,河北道的几个州,比起长安会略冷一些,刚调过去的时候还不太习惯,添加衣物不及时。”

戚照砚撑着伞在旁边听着,只是压低了眉,心中却有些忿忿不平。

卢峤这人,最是工于心计,从前读书的时候,戚照砚便觉得他做文章不从经典本心出发,反倒是最会讨好弘文馆为他们授课的夫子,夫子提到从前谁文章做的好,他便跟着称颂,也不管那人的文章做得是不是真得好。

不过戚照砚十七岁那年的时候被周冶认作学生,也就不在弘文馆读书了,和卢峤的交集也便渐渐少了。

他想起从前的事情,再看到卢峤在荀远微面前的这副模样,心中多少有些郁闷在的。

不由得腹诽一句:你是没有见过他在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