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孤身一人,将心比心我没有爸爸的时候,还有您在我身边。我爷爷一直盼望国门开,但是等来的却是儿子死了。我放他一个人在港城,他多伤心多孤独?如果有我在身边就不一样了,我就是他的希望。”
“宁宁。”岳宝华并不知道孙女跟他回港城,是完全站在他的角度考虑,只想代替她爸爸陪伴他。
“爷爷,我有我的逻辑。”岳宁见岳宝华的表情,她继续说,“伯伯,经过这两天,我又不这么想了,我认为我先去港城,要比留在内地上学,更有意义。这两天,我和乔君贤聊了小家电的生产。他应该会投一家电风扇、收音机厂?”
被岳宁提到,乔君贤点头:“是的,是的。姨夫,我本来想把我代理的一个德国家电品牌引入内地,但是岳宁给我分析了,说国家没外汇储备,卖进口产品行不通,投资的话,我拿不出几个亿港币投资,德国人也不可能投资。眼看这个生意做不下去了,她建议我做收音机和电风扇之类的小家电,投资少,市场规模也不小。目前这个设想已经得到爷爷和爸爸的支持,我联络了商委,想在蛇口工业区开一家厂。”
乔启明接话:“继勋也跟我说了这件事,他和应漪的看法,目前油价大涨,美国通胀高企,节约能源的电风扇可能是一个好项目。”
岳宁笑:“您知道,现在两边不了解,港城的商人对内地还是处于观望和犹豫中,像刚才那位崔家姐姐,她已经是很想来大陆投资的港商了,但是她心里很担心啊!我今天和她一起去了食品厂,第一我们发现食品厂一位食堂师傅也是很有手艺的人,但是他做事没有积极性,他骂那些来采购产品的客户是‘孙子’。我通过这个人告诉崔姐姐,内地不是缺人才,而是缺找人的办法,和激励人的办法。我帮她试了高汤料和酱料,让她确信她的方便面一定会在内地打开市场,高汤料甚至给了她启发,她可以去开拓日本市场。把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放在正确地方,发挥最大的价值,我认为更合适。我如果在港城,如果我能多做一些这样的事,给想要回内地投资的港商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很有意义。”
岳宁说起这些的时候,眼里有亮光:“另外呢,我想等他们的厂开了之后,介绍忠义叔和春梅婶,还有阿彪秀秀他们到外头来打工。甚至慧仪姐的厂,如果做得更大,需要鸡鸭的定点供应商,我能不能借钱给阿根叔在鹏城那里办个饲养场呢?如果我能带着小杨沟大队的一部分人脱贫,让他们能吃饱饭。不比我去上海读大学更有意义?”
想到孩子不参加高考,莫维文心里着急,听着孩子从家庭情感到社会效益,而且她还真做了,也有能力这么做,他点头:“就是你爸爸希望你能念书,有文化,而且这么多年,你那么刻苦,不可惜吗?”
“那就再刻苦一点,这几天的经历告诉我,去上海学外语也好,学经济也好,在现阶段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明显上海的外语不会比港城好,内地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没完全搞明白的情况下,经济这块的学科,肯定也不如港城。念书,肯定要念,但是早一年晚一年没那么重要。我已经问过乔君贤,港城考大学情况了……”岳宁把打算说给莫伯伯听,“一年考不上满意的学校,那就考两年吗?边做事,边学。”
庄宝如看着男人:“囡囡自己想好了,这下你总归放心了。”
“是啊!”莫维文舒了一口气。
庄宝如站起来:“不早了,我们俩回招待所了。”莫维文和庄宝如站起来。
“小姨、小姨夫,都这么晚了,我下去开一间房,你们俩在这里住一晚?”乔君贤说。
庄宝如摇头:“招待所不远,走过去就十来分钟路。这次跟好几位同事来北京开会。本来你大姨夫和你爷爷来了之后,他们就传我要回新加坡,自从国门开放,有好些人走了,领导们也紧张。我们俩要是这里住一晚,明天又不知道会传什么来。纵然流言算不得什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让大家把精力放在造船上。”
“是啊!我们走了。反正我们已经安排了八月份去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