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汗。
县城的农贸市场就是人多,这才几点,人已经稀稀拉拉的到了。陈苹边走边看,眼珠往左往右的试探,看着左边的茄子,可是余光已经移到了右边的豆腐上。一条街,直延到视野望不到的地方去。张罗开摊子,五花八门的东西都能在农贸市场找着,鲜嫩的,醇香的。分不清是鼻腔还是眼睛还是耳朵先一步到站。琳琅满目,吵吵嚷嚷,混着泥土的芳香和七嘴八舌讨价还价的争吵。
哪里来的这么多人?陈苹初来乍到,一时间都忘了说话,使劲地看,城里真是什么都新,新的都让人有点害怕了。欣欣向荣的好景象。陈苹手上也没闲着,麻利地给赵光伟摆核桃出来。褐色的核桃表面有些微湿,像露水。
赵光伟沉闷地弯着腰,把核桃分一小箩筐出来。隔壁的摊主问他要不要帮忙,他拒绝了,大手仔仔细细地分拣起来,按照核桃的大小分出队伍。
说起做生意,赵光伟有自己的一套门道,说门道这词还有点污蔑赵光伟了,应该说那是他得天独厚的本领。
赵光伟人好,心好,长得好,做生意实在,从来不缺斤少两,拿秤砣的样子无比认真。他从不做那些歪心买卖,比如偷偷的多加几个核桃凑钱。其实对做生意的来讲,这是多常见的事啊?但次数多了顾客就不舒服了,没有人想被别人当傻子耍滑头吧。
赵光伟是个让人舒服的小伙子。遇到零头他总会主动抹下去,笑脸相迎地递给顾客。从山里来的小伙子,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反而没有顾客愿意被他抹零头了,总不能叫人家一直吃亏吧?
县城里买核桃的基本都是妇女,骑着自行车来,有的还围着丝巾,看起来是常客。她们和赵光伟交谈,笑靥如花,几乎每一张顾客的脸赵光伟都能记住,赵光伟对答如流,好像在唠家常。他撸起袖子,笑着给人称了秤,递过去,不忘问候一句:“娃娃读书还好吧!”
“好什么好,耍滑头!”
偶有驻足的,就停在摊子前,一句话不说,用目光溜溜地审查,赵光伟马上弯腰捞起一个,他抿紧唇,大手一使劲,核桃在他手里听话地裂开了,一手的碎渣子,他热情地递过去,叫人家尝尝,尝尝不要钱的。
“自己家种的。”赵光伟说。
有的接下去吃了,有的没接,晃了几下手,骑着自行车头也不回地走了,赵光伟表情纹丝不动,还是笑。
陈苹不是第一次来城里,但还是头一回待那么长时间,旁边的摊主也是农民,他给赵光伟拿了个小板凳,赵光伟接过去了,说了几声好话,却没坐。他让陈苹坐下去。
陈苹一整个上午都跟在赵光伟后面,摊子后面有一颗大树,正好遮阳了。人一多,目光和噪杂的言语厮混在一起,脑子嗡嗡的,陈苹无所适从地想躲,陌生地看着那些客人的脸,目光掠过,有几个人注意到他了,对他投向了好奇的眼神。
赵光伟忙着应付,陈苹习惯地先看了一眼赵光伟,再转过头,也浮起一个笑容,忙的时候他跟在男人旁边,忙着拾核桃,有些从手中掉落,咕噜咕噜地往前滚,他急急地去捡。
做生意不容易,总体来说情况不算火爆。核桃这东西,自然远不如土豆,黄瓜,茄子卖的好。但有老客照顾生意,也不算荒凉。多数的时候赵光伟就站着,和旁边人聊聊闲话。陈苹坐的不踏实,想把后背往树上靠一会儿,又怕赵光伟觉得他一身懒肉,他静静弓背坐住,直到下一个客人光顾,他起身帮忙拾核桃,接钱。
今天看来是个大晴天,太阳攀上来的时候日头很快热了,春日的阳光不算炙烤,只是蓬勃的热,金黄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很快眼睛就睁不开了,只能用手遮在眉毛下面,望一望面前的光景。
“渴不渴?”
男人瞧见了身旁人的动静,抱着的胳膊放下,走过去问他。
陈苹一惊,连忙抬头,赵光伟冷硬的下巴刻在他眼底。
陈苹今天一上午都没怎么和他说话,赵光伟忙,对他的只有嘱咐,声音不冷不热,没有什么情绪。
陈苹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