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 / 3)

察能力很强,”近朱按照论坛里的称呼方式说道,“如果不是看到了实物照片,我也不会发现关于绳子的端倪。”

近朱从随身带的文件袋中拿出了一些图片给大家看:“图片上是每一次凶案所用的绳子,大家应该也发现了,最后的几次明显不同,凶手用的是更为结实的尼龙绳,之前的都是老式的黄『色』麻绳。你们看这一张,表面看着也是麻绳,但绳子拧起来的旋儿,我就直接叫它‘麻花儿’吧,这条绳子的麻花儿比较松,而且在末端有长穗。”

同样的图片有两张,只不过有一张是放大的效果,显然近朱注意到这个问题之后,专门把图进行了放大,就在图片下方的空白处,用记号笔写了“1985”。

其他图片的空白处也都用记号笔标注了年份,从九十年代末期开始,绳子全部换成了更为结实的尼龙绳,可见凶手的凶器也在不断“更新进步”。

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1985”的放大图,三把剑首先说道:“仔细看的话,这绳子和其他绳子的粗细、长短、款式都不一样,尤其是两头的穗子,并没有剪开普通麻绳之后的那种弯曲,这些穗子是直的。”

就像是长发的人编了辫子再松开,总会有卷曲的痕迹一样,编着的麻绳如果剪去一截,那么那一头就会有一些松散的“分股”,这些也必然是卷曲的。

青岫看了看其他的麻绳图片,绳头有的是直接在顶端绾了结,有的是绾结之后留下一小段松散着的“分股”,但所有的效果都和“1985”的绳子不一样。

“你们看绳子头绾的疙瘩,1985年的绾疙瘩的手法儿和其他的都不一样,有点儿复杂。”说话的是小莫,他的手指戳着图片上的那个绳结,“这种属于专业手法儿吧,反正一般人弄不成。”

的确,1985图片上的绳结绾得很小,但巧妙的是层层相扣,就像个花苞。

其他图片的绳结则是普通的结,而且很大很随意,就像个力气较大的人为了使绳子牢固不脱,绾了两三遍才绾成的大疙瘩。

“除了绳子和绳结的外观之外,还有个特别重要的不同点,”近朱这次拿出的是一张检验报告的复印件,“就像剑哥说的,1985年案件所用的绳子是名副其实的草绳,里面含有几种韧『性』极强的高纤维草,最主要的是本地盛产的龙须草;而其他图片上的绳子,除了尼龙绳之外,都是含有黄麻或剑麻的麻绳,这种麻绳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

“那龙须草的那种绳子呢?”三把剑问。

“很遗憾的是,1985年公安局并没有对此进行市场调查,所以现在也很难判断,这种草绳当年是否在市场买得到。”近朱神情凝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麻绳大多是呈大捆出售的,所以凶手应该是买了一大捆,每次用的时候剪下来长度合适的一段,再把两端打结后使用。只有1985年用的草绳,似乎是专门制成了这个长度,两端的绳结应该是编绳子的人所打的,因此才会留下直直的草绳穗子。”

“也就是说,1985年的草绳很有可能是为行凶特制的,”一直不动声『色』的万重开口说道,“草绳这种东西本身就利薄,不大可能只卖一小段,因此在市场上很难买到专门制成的这么短一根的草绳。”

“这么看的话,1985年的案子的确不同于其他案子,草绳的外形、材质和获取手段都截然不同,而且……”大风敲了敲自己面前的纸条,上面写着“真凶”两个字,一时无语。

青岫将话接过去道:“而且,假如这种特殊草绳是凶手为了行凶特制的,那么这种情况不应该发生在第一起案子中,如果1985年的案子是凶手第一次作案的话。”

大风点点头,自己刚才还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青岫已经把自己要表达的大意讲了出来,大风进一步道:“三木说得对,后面几次案件所用的绳子都是市场上常见的麻绳,并非特制,而且很显然,凶手似乎对绳子本身没那么挑剔,只要够结实够长度,能够勒死人就行了。这就显得1985年的草绳格外与众不同,假如时间倒过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