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 / 2)

没多久,院门被无声地打开,露出丁婶子那张严肃古板的脸庞。

沈意一点也没有被丁婶子的脸色吓到,简单她的第一时间,脸上便露出讨喜的笑容,脸颊的两个小梨涡好似噙着一汪清泉。

“丁婶子,我是租你们后院房子的哩,夫家姓谢,不嫌弃的话叫我意姐儿也行,我们家刚从金陵搬过来,以后就叨扰了。”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沈意这笑意盈盈的样子,丁婶子板着的脸也轻松了几分,略带一丝笑影道:“这胡同里的人性子都好,你们年轻人多在一起热闹热闹,让他们带着你也认认附近的路。”

“哎,好哩。”沈意干脆地应了,清脆的声音在胡同里回响,见丁婶子没有让自己进去的意思,沈意又将手上一直拎着的食盒递了过去:“这是我们老家的特产,虽说离元宵也过了些日子,但这今年着急忙慌的,也没过个好节,现如今可算安定了下来,我便做了几碗元宵权当补上过节了,还请丁婶子不要嫌弃。”

丁婶子皱了皱眉,她家男人走的早,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些年她一个人拉扯着孩子,紧闭门户从不和人多打交道,原本她也应该拒绝沈意的元宵的,但看着她的盈盈笑脸,心不由软了下来,接过了食盒。

“你等等。”说完便匆匆回了家中。

没多久,丁婶子又将食盒递给沈意:“多谢娘子的好意,这几年是我自己做的酱菜,这些日子菜还没长成,这酱菜多少也能爽爽口。”

沈意好像抱着宝贝一样的抱住食盒:“谢谢婶子,我正在为这事发愁哩。”

和丁婶子告别后便美滋滋的拎着食盒回了家中。

胡同里那些竖着耳朵听着的妇人们,对视一眼,暗暗点头,看着不是那等目中无人的人。

于是沈意回到家还没多久,便迎来了第一波来采访的客人。

刚将酱菜在橱柜里收好,小院的院门便被敲响,一开始沈意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毕竟搬来才那么几天,还没有能走动的人家,竖着耳朵再三倾听,确认了的确是自家的院门,匆匆将沾水的手擦干,打开了门扉。

门外站了好几个身影健硕的嫂子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大碗,见到这家的女主人,都笑了起来,将手中的大碗递给沈意,看着沈意柔美的样子,连声音都轻了几分:“我们都住在附近,你们刚来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尽管来找我们,这是我们家里自己做好的冬菜,给你家添道菜。”

错愕之后,沈意也笑了出来,眼里闪着细碎的光芒,亮晶晶地看着这些嫂子们:“多谢嫂子的关照,还请各位嫂子进家里喝口茶。”

说着也不等拒绝,便热情的将门口的婶子们迎入家门。

瓜子糖块各种零嘴全部放到桌上,茶叶在沸水里翻腾,随即又将早上做好的赤豆元宵端了上来,给几位嫂子们一人来上一碗,请他们品尝金陵的风味。

没多久,又有些婶子嫂子们也上门送了些实用的东西,沈意也将他们留了下来,一群人在沈意家里热闹了半天,等到要做饭才散。

就这样,沈意也开始了在胡同里的新生活。

作者有话说:

第88章

就这样, 谢愈和沈意在京城的新生活慢慢步上正轨。

谢愈每旬能有一天的旬假,每当这时,便和着沈意转遍了这京城的大街小巷。

他们吹拂过寺庙里清新的山风, 等待过山顶上清晨的日出, 观赏过庄园盛开的桃花,采摘过夏日里池塘里带露的白荷。

日子就这样如白驹过隙, 无声无息地又是一年。

“这日子真是一天更比一天冷。”从翰林院里下值的谢愈搓着发红的手走了进来。

是的, 谢愈现在还在翰林院里当差, 每日里在冯掌院的安排下修书。

翰林院里存了全天下的珍贵书籍,不乏孤本,尤其害怕走水,冯掌院屡次三番的严禁过, 翰林院里,绝不允许出现火源, 别说取暖的手炉, 就连蜡烛都不许点燃。

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