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贞打听清楚以后,派人去西市那家点心铺蹲守了几天,但沈德龄再没有去过,每日就在漆器店和家中往返,脸上满是愁苦。
姜贞决定早日行动,沈德龄如今正是脆弱的时候,容易被套出话,事不宜迟,在半旬后的一个傍晚,她拦住了正从漆器店回家的沈德龄。
青布马车停在小巷口,也有几分打眼,沈德龄原本正垂着头快步行走,被阴影罩住眼前,抬起头时脸色疑惑。
车帘掀开,露出姜贞一张笑意盈盈的脸
,“沈叔叔,别来无恙啊。”
沈德龄的脸顿时失去了血色。
二人依旧来到上回叙话的那家酒楼,沈德龄明显有些惊诧和不自在,姜贞让他坐下,他惶惶不安地只沾了凳子的边。
姜贞亲自给他斟了一杯茶,袅袅茶烟让沈德龄的眉目看不清晰。
屋里长久的沉默,针落可闻。
“贞贞……你是何时回来的?”半晌,沈德龄低声询问道。
姜贞能从他的语气当中判断,沈德龄是真不知道他们已经回京。
沈德龄面对她不解的神情,讪讪一笑,“抱歉,我已经离开朝廷多时,如今就是柴米油盐,并不太清楚外面的事。”
姜贞故作惊讶地问道:“这是为何?沈叔叔?”
沈德龄苦笑一声,“罢了,我本就不是做官的料,当初若不是……”
话音戛然而止,沈德龄懊悔自己一时顺口说了不该说的话,连忙垂下头。
姜贞心中一紧,按照昨晚同陈恕商量出的计策,莞尔一笑,从袖中取出一枚平安符,送到沈德龄面前,“沈叔叔,之前回盛京途中,路过元真太子庙,听当地百姓说极为灵验,便也为你求了一道平安符。”
她紧紧盯着沈德龄的神色,听见元真太子庙几个字之后,沈德龄突然浑身一颤,扶着茶盏的手抖动如同筛糠。
沈德龄不敢看眼前精致黄绸覆面、系着络子的平安符,心口疯狂跳动,一些沉重的往事浮上心头,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几乎是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才不至于在姜贞面前失仪。
姜贞轻柔地声音接着道:“要说这元真太子庙当真神奇,我年幼时曾经听旁人说起过,不过不曾亲自瞻仰它的风采。那日跟随夫君一起到庙中去,才发现个难得的宝刹。”
一字一句犹如催命的符咒,拼命的往沈德龄的耳中钻。
他嗫嚅着嘴唇,坐立难安,深秋的天气竟出了满头的汗。
姜贞还在说,但沈德龄已经听不下去了!
他慌忙之中碰到了茶盏,温热的茶水淌了满桌。
沈德龄忙起身,慌张道:“贞贞,不好意思,我……我家中还有些事……”
“沈叔叔。”姜贞勾起唇,一语惊破天,“一提到元真太子庙,您怎么如此害怕?”
沈德龄蓦地抬起眼,否认道:“没有!贞贞,我怎会害怕?”
姜贞深深进他的双眼,从这双浑浊的眼睛中看见了畏惧,怀念以及无尽的愧疚,她缓缓地道:“沈叔叔,曾经我将您视作除祖母之外最亲近的长辈。爹离世后,没有您送来的粮食和棉被,我怕是早就死了,您知道吗?每年我最期待的,就是奉上年节,您会来看我,给我带书和玩具。”
她的声音轻柔,似乎是一阵春风,让沈德龄慌张的心逐渐平静。
眼前温婉美丽的女子,仿佛又变成了当初那个面黄肌瘦的小丫头。
最开始,他是听从命令监视着姜家,姜和藏起来的东西至关重要,他曾偷偷的寻找过许多次都没有下落,因此上面的人让他不要离开原武县。但后来,他其实也说不清,到底是存着怎样的心思。
起初他心里是怀着对姜和的愧疚,姜贞被姜和的兄长夫妻二人欺负,看不过去于是送了些不起眼的东西。
后来有一次,他看到姜贞对着一个断掉了翅膀的竹蜻蜓哭泣,那时候小小的姜贞哭着说,竹蜻蜓是姜和从前给她买的玩具,别的都被大房的几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