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十二年,他颁布诏令皇子无诏不得离开京城,擅离者谋逆论处。
昌平十四年,太子十五岁,皇帝下令为太子选妃,他告诉太子:“父皇当年连自己的太子妃都保不住,才不得已将你母亲送去西境,又纳了那些人,让你母后嫌弃了朕一辈子,如今四海安定,我儿再不必受这些苦楚,只选你心仪之人。”
可太子却说:“天子无家事,孩儿不会拘泥情爱,皇后乃天下之母,自该选那品性优良、贤德智慧之人管理后宫,让礼部的人按这个标准挑便是。”
太子妃最后定了国子监祭酒的嫡长女,此女知书达理,贤德温良,虽不如晋章帝的皇后姜嫄那般惊才绝艳,名垂青史,却也被后世称为一代贤后。
太子成亲的第二日,皇帝便禅了位,让新皇即刻亲政。
五日后,晋章帝病逝于朝阳宫,死前留下两道旨意,一是赐死了清凉山的长公主和被贬为庶人的二皇子,理由是有不臣之心,二是让报国寺的大和尚入朝辅政。
很多年以后晋明帝召见了张随,张随和他说了很多父皇母后的过往,也说起了他的师父。
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他的父皇走的时候会说他等不到自己及冠了,阿宴别怪父皇,因为他太想去见我的母后了,她这个人总爱骗人,朕怕去的晚了,她会像从前一样变了心不愿意等朕了。
晋明帝说他的父皇是为了他才勉强撑了五年,可这五年里他没有一天是不煎熬的。
晋明帝还说他十岁之前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母亲爱他如命,父亲将他捧在手心里,虽然生在了深宫里,却给了他一个最温暖的家。
可十岁之后,他是这个天下最孤单的孩子,母后没了,父皇的魂也跟着去了,终年缠绵于病榻,不过五年便也跟着去了。
他早早的成了亲,挑起了大晋这重担,只有在师父那里才寻到一丝的慰迹。
他发过誓,此生定不会像他的父皇,一辈子为情所苦。
他要做最好的皇帝,不枉母亲舍命换来四海安定,父亲呕心沥血经营来的太平盛世。
第268章 番外来自漠北的小和尚(一)
自我有记忆以来,我就已经是漠北寺院的一个小沙弥了,我和我的师父甚至师侄师侄孙们都长的不一样,他们生的高鼻深目,小麦色的皮肤,魁梧的身形,而我自小生的白净单薄,哪怕我特意在太阳下暴晒也没晒成和他们一样的颜色,只是给我晒秃噜皮了。
哦对了,我之所以有了师侄孙了不是因为我年纪大,而是因为我的住持师父捡到我时已经六十了,听说我才刚刚剪断了脐带被人扔在寺庙的大门口,扔下我的就是前两日在寺里投宿的一对晋人小夫妻,听说从大晋躲避战乱逃到此处,着实是养不活我了。
当师傅说他要收我为徒时,全寺上下都反对,倒不是不想养我,而是觉得以后他们都得叫一个小奶娃师叔、师叔祖着实是有点憋屈,可师傅说他与我有缘,因为那天还没亮,有点耳背的师傅跟他的徒子徒孙们说门口有个婴孩在哭,你们去把他抱进来。
徒子徒孙们以为他不仅耳背了还糊涂了,结果出了门一看就见襁褓里的我饿的在吃手指。
我就这样在师父的蒲团上一天天长大了,师父教我修习佛法,也教我地理算术杂学,每天都要做许多的功课。
那些在师父和师侄们看起来晦涩难懂的经文,我一点就通,藏经阁里的那些经书师侄和师侄孙们看了不过一刻钟就要打瞌睡了,可我却能沉浸其中忘了用膳。
师傅说我佛缘,他要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我,说我将来要继承他的衣钵。
师傅没有带我下过山,不过寺里的香火却很是旺盛,每日有很多香客,也有女人和孩子,他们总是会对着我指指点点,说我是晋人。
他们还说难怪晋人软弱,你瞧瞧这生的细皮嫩肉的,怎么会有力气呢,难怪要被西夷人欺负。
师叔侄们安慰我,说不必理会这些人,你是晋人或者是大漠人都没有关系,都是我们的师叔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