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1 / 2)

郑玉衡道:“也是。”便放下心,凑过去亲了亲她,“那我多讨好讨好太子殿下,让他以后修撰史书的时候,把咱俩写得亲近点。”

董灵鹫笑眯眯地道:“你要害我的名声?”

郑玉衡说:“什么贞节牌坊,你是最不在乎的。有我害你的名声,说不定后人见了,还觉得皇太后陛下与众不同,格外需要拿出来讲一讲呢。”

董灵鹫思索片刻,道:“也有道理。”

“那时要是能捎带着提起我,别把我跟陛下放在一起,烦着呢。把我跟你的事说得多一些就好,”郑玉衡斤斤计较地道,“先圣人记在天子传上,除了社稷之功外,最好也别提什么儿女私情,免得我嫉妒……还要把你的辛苦也全都记载上,我督促教导锳儿,他一定能明白。”

董灵鹫微笑着看他,只道:“好。”

其实两人都明白,在浩瀚厚重,如同沧海的史书当中,有时区区十几个字,便写尽了一生,后世的考证、纠察、发现,都属于冥冥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到时候究竟怎样,究竟会如何理解、如何看待,当世的人,根本无法知晓。

但也正因为这冥冥之中、意料之外,或许在多年后的某一日,会有来自后世不知多少年的学者,在每一个字砖墙缝里考究,或许有读史的学生,在满篇车辙滚滚与无尽的年岁洪流中,探寻到轻描淡写的几笔艳影,捕捉到一片旷世荒唐的风月故事。

可能没有人发觉,史书散佚,没有人知道。

也可能千年万年之后,笔墨留声,所有人都听过。

光阴有限,风月无边。

(正文完)

作者有话说:

为了完美HE的阅读体验,所以将“生死相随”部分切割开,后续可能在番外中播出(哪一章番外说不定)

不想吃一点点玻璃碴子的注意跳过这章番外,我会在标题或者提要里标出来这四个字的哦!

明天休息一日,后天开始更新番外,日更~,如果有想看的番外可以在评论留言告诉我,我会酌情挑选一些来写~副CP番外将会在提要里标明,不想看可以跳过哦。

感谢各位的一路陪伴~还有章章留评的小天使们,非常感谢你们!

等写完番外后我会抽空修改文章错字和BUG的,可以将书移入已阅读,这样就不会被“有修改”影响到了哦。啵啵啵!

最初的三年, 董灵鹫想,四十多岁正好,不至于容颜太过衰老, 不至于行动不便, 只是郑玉衡太年轻, 她十分不忍。

后来孟瑛长大,过了十年,十五年,她已成了大殷活着的“半壁江山”, 是天下安宁的一种象征, 亲眼目送诸多旧臣故去, 听到锣鼓吹打时哀动四方的响声。她有时会突兀地想,以诚儿的性格, 恐怕会不管不顾地大兴丧葬, 应该下一道节俭的遗旨, 才能止得住这种浪费。

再后来, 孟瑛成年, 她的青丝一缕缕化为白发。

以董灵鹫孱弱的身体和过往的经历, 就算看得开、心胸豁达,能够到这个岁数,也不知道郑玉衡成日里操了多少心。

盛世钟鸣, 春日傍晚昏定时, 太子常服简冠地向她行了礼, 叩首出去, 在门口碰到老师, 又行礼问候道:“亚父。”

此为对师长的尊称, 郑玉衡已经习惯, 悄声问:“你皇祖母睡了吗?”

“还没有呢。亚父进去吧。”说着,孟瑛让开身位。

郑玉衡点了头,踏进慈宁宫。

这宫里的小丫头已经换了几轮,但相熟的几个还未变。宫里静悄悄的,赵清弯腰打开香炉的盖子,往里头放香料薄片,见到他来了,就说:“大人这个科举主考官做完,今儿该是参加鹿鸣宴的时候了,怎么不去参宴,还跑过来?”

郑玉衡先是没说话,然后靠近几步,跟她道:“我今日有些心慌……她是不是受了风,还是不太舒服?”

赵清道:“你是菩萨真人不成?你一心慌,娘娘就不舒服?别乱说话了,她好着呢,在里